通說:30年炊煙 何日君再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 1995年5月8日,華語樂壇一代傳奇鄧麗君逝世。三十載光陰荏苒,她甜美的歌聲仍在香江之畔、長城內外回蕩,海內外多個地區舉辦紀念演出。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9日,浙江省人民大會堂上演“何日君再來——紀念鄧麗君30周年交響音樂匯”;8日上午,鄧麗君位於台灣省新北市的墓園“筠園”舉行“鄧麗君逝世30周年懷念音樂會”;同日,泰國亦舉辦“鄧麗君30清邁演唱會”。11日,以“追憶鄧麗君三十周年”為主題的繁花時光音樂會還將在四川成都舉行。 早前,香港青年愛樂樂團慈善基金會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永遠的鄧麗君》30周年紀念慈善交響音樂會,特邀中國音樂劇《愛上鄧麗君》女主角王靜和央視《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龍婷聯袂獻藝,以不同的歌唱技巧演譯“鄧麗君風格“歌曲。 香港青年愛樂樂團慈善基金會希望在文化日益碎片化的當下,鄧麗君作為全球華人“最大公約數”的柔軟情感紐帶,仍可以各種方式持續產生著新的符號意義,且不斷彰顯出“鄧麗君風格”旺盛的文化生命活力。 鄧麗君兄長鄧長富近期透露,籌備許久的鄧麗君藝術中心在邯鄲落成開放,當中陳列了鄧麗君發行過的錄音帶、CD、唱片,她的衣服、首飾、生活用品、舞台服裝,其中超過七成物品是鄧麗君生前用過的,分批從台北、香港等地運至邯鄲;館內在展示上融合科技元素,觀眾可以體驗到AI虛擬鄧麗君演唱歌曲。 除此之外,更多音樂影視企劃也以30周年紀念名義“官宣”。 例如,以鄧麗君真人故事改編的電視劇《但願人長久》將於5月13日在日本播出;香港環球唱片將於5月14日推出鄧麗君新CD,重新整理鄧麗君寶麗金時代的名曲。最讓樂迷期待的,是不久前在東京一間倉庫意外發現的鄧麗君生前從未發佈的歌曲,定名為《情歌最愛夜霧時》,預計於今年6月發行。 1953年,出生於中國台灣的鄧麗君從小展露出音樂天賦。14歲,她發行首張個人專輯,開啟歌唱生涯。70年代,鄧麗君憑藉《空港》在日本一炮而紅,蟬聯“日本有線大賞”和“全日本有線放鬆大賞”雙料冠軍。80年代,鄧麗君登上紐約林肯中心,將東方音韵帶入西方藝術殿堂。 香港是鄧麗君音樂生涯的重要驛站。1973年,她在香港利舞台舉辦了其出道以來的首次大型個人演唱會;1980年底,她推出個人首張粵語大碟《勢不兩立》;1983年,鄧麗君的“15周年巡迴演唱會”首站便選在香港紅磡體育館。她的歌聲深深融入香港電影,《甜蜜蜜》、《半支煙》、《千言萬語》等香港影片中,鄧麗君的歌曲猶如時光紐帶,串聯起不同年代的集體記憶。 與此同時,鄧麗君的音樂也是許多後世音樂人的“啟蒙導師”。 王菲曾公開稱鄧麗君為啟蒙偶像,其早期專輯《菲靡靡之音》收錄的13首歌曲全部是翻唱的鄧麗君的歌曲;周傑倫在2013年的台北演唱會上,用虛擬技術實現與“虛擬鄧麗君”合唱;台灣音樂人李宗盛將鄧麗君稱為“傳奇”…… 如果說鄧麗君生前是作為一名流行歌者的身份而被大家熟知、模仿和喜愛,那麼在其逝世30周年後的今天,她的意義早已突破了狹義的流行音樂範疇,成為了全球化時代背景下,承載華人集體記憶和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亦可稱之為是一種影響力與輻射範圍巨大的“文化符號”存在。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