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觀察:香港強勢捍衛聯繫匯率再顯制度基石作用香港新聞網5月9日電(記者 一林)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稱金管局)昨(8日)公佈其官方4月底的外匯儲備資產為4,079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5倍多,或港元貨幣供應M3約36%,給了投資者“定心丸”。就在數日前,港元匯率持續走強,金管局近期連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穩定,凸顯香港貨幣金融穩定製度的穩健可靠。 5年來首次觸發“強方兌換保證” 時隔5年,香港金管局的“強方兌換保證”再次被觸發。5月3日,港元在紐約交易時段觸發了聯繫匯率機制下7.75港元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金管局從市場買入美元、沽出總值465.39億港元,銀行體系總結餘(貨幣基礎的一個組成部分)於5月7日上升至913.09億港元。上一次“強方兌換保證”被觸發是在2020年10月28日。 面對港元匯率持續走強的壓力,金管局近期連續出手干預外匯市場以維持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根據彭博終端最新數據,5月6日,金管局單日創紀錄拋售605億港元買入美元,防止港元升破7.75兌1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上限。這個數字還未包括自上周五以來累計賣出的561億港元,凸顯國際資本流入對港元需求的激增態勢。 圖源:香港金融管理局。 金管局發言人指出,近期港元強勢主要源於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激增。數據顯示,香港交易所2025年一季度新股融資額位列全球前五,完成自2021年4月以來規模最大的兩宗再融資發行。當前第二季度仍有120宗上市申請正在處理中,大型IPO項目對港元流動性的吸納效應顯著。 同時,據匯豐環球研究在4月23日的報告中預警,港股上市公司前置派息活動與IPO需求叠加,可能令港元短期內面臨額外昇值壓力。據測算,傳統派息旺季(6月至8月)的港元需求通常推高匯率,而今年大型金融機構已將派息高峰提前至5月至6月。市場人士分析,2025年上市企業派息規模或超3000億港元,直接刺激港元買盤。 而南下資金亦成為推手之一。公開資料顯示,2025年一季度通過港股通淨流入香港市場的內地資金達127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3%,進一步加劇港元供需失衡。 聯繫匯率制度穩守防線 香港自1983年起實施聯繫匯率制度,將港元兌美元匯率錨定在7.75至7.85區間。根據貨幣發行局機制,港元貨幣基礎需以1:7.8的固定匯率由美元資產全額支持。當市場匯率觸及7.75強方兌換保證時,金管局需向銀行體系賣出港元、買入美元,擴大貨幣基礎以壓低港元利率;反之在7.85弱方兌換保證則反向操作收縮流動性。 這一機制在過去40年曆經多次金融危機考驗,始終維持匯率穩定。根據金管局昨日公佈的數據,香港4月底的外匯儲備資產為4,079億美元,相當於香港流通貨幣5倍多。作為全球少數執行嚴格貨幣局制度的地區之一,維持匯率穩定是香港高度開放型經濟體的核心政策目標,制度設計有效阻隔外部衝擊對本地金融體系的擾動。 儘管近期干預規模創新高,但金管局強調銀行體系總結餘充足,流動性管理工具完備。目前香港同業拆息(HIBOR)與美元倫敦同業拆息(LIBOR)利差已收窄至15個基點以內,利率傳導機制持續生效。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近期港元偏強,主要是由於股票投資相關的港元需求有所增加,支持港元匯價。此外,多隻區內貨幣近日兌美元昇值,亦帶動港匯走強。香港金管局將繼續密切留意市場動態,確保港元市場有序運作。 聯繫匯率制度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透明性與紀律性。金管局堅守兌換承諾的紀錄,為投資者注入強心劑。2025年一季度香港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達1.2萬億同比增長14%,跨境貿易結算額突破2.3萬億元,進一步印證其國際金融樞紐地位的穩固性。 (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