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分享到:
2025-05-08 12:4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同期】陳爍

  中美新一輪貿易戰在歷時一個月後迎來破冰轉機。中國外交部5月7日宣佈,應瑞士政府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中國商務部發言人也回應稱,中方對美方信息進行了認真評估,在充分考慮全球期待、中方利益、美國業界和消費者呼籲的基礎上,中方決定同意與美方進行接觸。這是自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動“對等關稅”政策以來,中美首次確認的高層經貿對話。

  今次中美會談有三個點值得關注,一是會面的地點選在了中立國瑞士。此次會談恰逢副總理何立峰受瑞士政府邀請前往瑞士進行訪問,而貝森特則計劃與瑞士進行貿易條款的談判。雙方看似“巧合”相遇,實則經過精心安排,背後蘊含外交與戰略的考量。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接受我們採訪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緊張,任何一方前往對方國土談判都可能被視為“示弱”,選擇中立國既體現雙方對等的地位也降低政治風險。這種模式在中美過去的外交與戰略對話中並非首次,第三方地點有利於營造務實氛圍。第二個關注點是用詞的謹慎。儘管不少媒體報道時提到中美雙方將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但事實上,在中國官方發佈的訊息中沒有提到“談判”一詞,用的都是接觸、會談。中方也一直在強調,這次的會談是應美方的請求舉行,中方堅決反對美國濫施關稅這一立場沒有任何變化。第三個關鍵是參與會面的人,美國派出了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中方則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雙方都派出高層官員說明了什麼?“談判”與“會談”一詞之差有何不同?今次會談主動權在誰手上?

  今天我們邀請到美國杜克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座教授、中美研究中心(ICAS)專家丹尼斯·西蒙,為我們帶來分析。

  【同期】美國杜克大學亞太研究所客座教授、中美研究中心(ICAS)專家 丹尼斯·西蒙

  人們投票給唐納德·特朗普是因為他們相信經濟會穩定下來,他會帶來經濟增長,新的就業機會等等。我認為如果不在這些關稅上做出某種讓步,他就走錯了方向。儘管他可能不會承認,但正如我剛才所說的那樣,我認為現實是,他不得不做出讓步。因為事情開始失控,這將對兩國都造成損害。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要降低美國人的生活成本,增強美國公司的競爭力,這些關稅被視為產生了相反的效果。因此,我認為他必須對此進行回應,不能再坐等中國邁出第一步了。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表明雙方願意坐下來就貿易問題交換意見。

  “談判”這個詞假定會有某種結果,某種明確的結果。我認為雙方都覺得要降低他們的期望,即可能會有某種重大突破,但我仍然認為“會談”已經代表著一個重大突破。我們將在非常高的級別上進行討論,這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僅是中層官員的討論,這將是兩個高級別的高級官員。財政部長直接向唐納德·特朗普報告,何立峰直接向習近平匯報。所以這些人將被授權坐下來談,我認為他們真正想做的是建立一個框架,這是一種持續對話的框架。他們將概述需要採取的步驟,然後就各種問題進行談判。

  【同期】陳爍

  瑞士會談行程傳出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福克斯新聞節目中說,“我認為這次會晤旨在降溫,我們必須先為局勢降溫,然後才能繼續向前進”。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認為,這說明特朗普大規模徵收關稅引發的貿易戰出現了緩和跡象。對於資本市場而言,中美雙方重回對話桌的姿態也如一劑強心針,向全球市場釋放出穩定預期的積極信號,數據是最直觀的晴雨表。根據路透社報道,中美高官將在瑞士會晤的消息,推動了美國股指期貨大幅走高,標普500指數迷你期貨上漲約1%。此前兩天,受美國總統特朗普強硬關稅政策引發的不確定性影響,華爾街股市接連下跌。消息傳出後港股造好,(7日)恆生指數早段曾升約535點,觸及23197點。滬深股市也集體高開。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現康奈爾大學經濟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表示,雙方終於放下姿態開始談判,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進展。即使不太可能達成全面的貿易協議,局勢緩和本身也會給兩國政府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好處。那麼今次雙方談判會談什麼?怎麼談?接下來我們連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職教授劉雲華談談他的看法。

  【同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劉雲華

  那這一次的“破冰談判”能不能夠達成一些協議呢?應該說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他們會就一些緊急的物品,雙方會啟動一些臨時的措施。比如說美國急需的產品,那就不要卡住了,中國繼續出口的也不要卡住了。也就是說他們會就一些特殊的產品,首先做出一些初步的結果,但是這個範圍會比較小。博弈背後雙方的理念必須要有一個共識,這個共識是我們雙方是合作夥伴。所以中國希望說你不要搞這種忽冷忽熱的,一下子把貿易中斷了,這也不好。我們可以繼續進行著,然後談判,你能給我多大空間,你說清楚,這才是要害,看不清這個要害你和他談沒有用。

  【同期】陳爍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有90天協商期,至今已過三分之一,但還沒有任何具體成果,也找不出一個國家作為成功範例。儘管白宮不斷強調“談判進展良好”,但是卻未有任何正式協議簽署。早前,日本派出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赴美談判,成為首個展開對美磋商的國家。結果談判中兩國立場相距太大,連框架協議都不能達成。日本首相石破茂公開表示,兩國立場存在分歧,未找到共識。歐盟更是亮出千億歐元關稅牌,以防當前的貿易談判破裂。在專家們看來,現在的特朗普政府日子也沒那麼好過。

  【同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劉雲華

  特朗普自己是要效果的,因為他有兩個壓力,第一他只有四年任期,第二馬上過幾個月就要中期選舉。中期選舉的時候,如果共和黨失去了一些席位,對他是很不利的。所以他要在中期選舉之前,看到一些效果。這是他的壓力,而不是說別國會不會跟隨他走,而是要問美國人民會不會接受你這種做法。這個是他的壓力,不是來自國外,他的壓力是來自國內。

  【同期】陳爍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日前也分析稱,特朗普可能也看到越來越多國家態度從步步退讓到觀望,甚至逐步強硬。所以最近不斷散播與中國“談判”的消息,又揚言會給中國“很好的條件”。特朗普此舉是“項莊舞劍”,意在讓其他國家誤以為中美很快達成協議。這一伎倆特朗普在最初時已用過,不斷強調第一個達成協議的國家會取得最有利條件,目的也是催促各國盡快簽協議。但至今仍無一國達成協議,可見其所謂最好的條件仍是苛刻難以接受。這些小動作,從側面反映出談判困難重重。

  不過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不管談判是否成功,美國有兩步路是一定要走的。一是讓部分重要的製造業回流,二是縮小對中國的貿易赤字。因此,就算現在中美談判有一定進展,未來中國還是要看到特朗普政府的不確定性和美國重大的經濟政策調整,盡早做好部署。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了,如果你有什麼想法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與我們交流,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記者陳爍 張琦 董鈺婕 香港報道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