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對話魯寧:中美關稅戰“談起來”是怎麼發生的?

分享到:
2025-05-07 17:21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7日電 (記者 王少喆)延宕已久的特朗普對華關稅戰出現了變化的苗頭。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7日消息,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應瑞士政府邀請,將於5月9日至12日訪問瑞士,期間,何立峰副總理作為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將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舉行會談,就關稅戰進行接觸。中美關稅戰”談起來“的背景是什麼?談判有何前景?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就此書面採訪了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採訪全文如下:

1、特朗普之前一直要自己本人跟中國談,目前由雙方財經負責人談,是否特朗普壓力增大下的被迫妥協?

答:從歷史再到現實看,化解大國之間面臨的複雜難題,如果由當事雙方的國家元首面對面溝通,清晰表達解決問題的意願 ,定下化解矛盾的原則和基調,區分事情輕重緩急,開列出需要破解難題之清單,然後交由雙方對口部門和各自技術團隊展開細談,那是求之難得之好事。

在雙方談判的重大關鍵性時間節點,抑或就某些或某類重大問題雙方皆互不相讓的情形之下,雙方元首再次直接溝通,親自作出妥協或讓步,可以收穫一錘定音之突破。新世紀以來,尤其是最近這十來年,中俄關係發展之快、之深、之廣、之好,首先得益於中俄元首的戰略引領。不僅大國如此,中國與區域重要國家,譬如與越南,雙方關係越來越順,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兩國最高層的戰略引領。

大國關係由雙方元首直接引領,節省各自精力與時間,收穫效率與順滑,如果能成為大國外交之常態,那當然最好不過。但至少在當下和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它不適用於中美關係的運作。究其原委,最根本的一條,是美方“一山難容二虎”的戰略失態。儘管太平洋足够容得下中美兩國的共同發展,但美方全面遏制中國發展的陰暗心理深入骨髓……

有美媒統計,特朗普執政雖還不滿4個月,但他本人在不同場合,已先後17次公開表達“要與中國直接談”的意願。特朗普不但想與中方直接談關稅,而且還公開表達“希望在100天內訪問北京或邀請習主席訪美”。然而,處理大國關係,尤其是安排元首面對面破解難題,需要有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惠互利的三原則作為彼此面談的必須氛圍。這一三原則亦是中國對待中美關稅會談的基本前置條件。實際情形是,美方在處理美中關係時,慣用的做法是打壓、威脅、恐嚇加訛詐。如此現狀下,連雙方部門一級的會談都很難進行,遑論兩國元首一上來就直接面對面談?所以,現階段中美元首見面難,始作俑者在美方。

中國商務部上周末發出了是否就舉行中美關稅會談“正在評估”的表態。今天清晨,中方宣布派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副總理何立峰前往瑞士,與美方代表貝森特舉行關稅會談。何立峰此行首先是正式出訪瑞士,與貝森特談關稅只是“順便進行”,離開瑞士後何立峰還將出訪法國……在此有必要單提一筆的是,中國商務部此前曾強硬指出:中美要舉行關稅會談,美方先得全面取消對華“對等關稅”,即將舉行的“何貝會談”,是否意味著中國態度的單方面軟化?非也!明面上,美方并未取消對華“對等關稅”,但在暗地里,美方已分兩批并外加若干個小批次豁免了中國輸美產(商)品的“對等關稅”,豁免額度達1400億美元,總量約占2024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1/4。

2、雙方為何選擇瑞士這個地點進行談判?

答:若從會談效率計,“何貝會談”理當安排在北京或華盛頓進行。但對於當下的中美關係而言,安排在北京或華盛頓對雙方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國際輿論通常會將會談舉行地,作為誰佔據會談主動權的炒作題材。大國都得顧及面子,安排在一個中立國舉行,通常會被會談雙方所共同接受。此外,瑞士一直是開展大國外交的一塊“福地”,“何貝會談”安排在瑞士舉行,還可動用中美各自的廣泛外交資源和充沛人脈關係,進行有益的“場外互動”,這是中美雙方所都需要的。

圖片來源:中國商務部官網

3、目前雙方是否都有了談判的動力,各自的談判情況和地位如何?

答:談判的動力首先來源於談判的意願,意願則首先緣自於雙方實際的受損程度和承壓能力。貿易戰沒有贏家,根據各種公開資訊作綜合評估,截止五一小長假結束,中美損傷程度大概五五開。由於中美貿易中方整體處於“供方”位置,美方整體處於“需方”位置,因此,從整體上評估,中方面臨的輿論環境要略好於美方,在談判時相對處於有利地位。

隨著關稅戰延燒,美方斷供後貨架空置、民怨積聚。中方對美出口的中小企業“外轉內”不易,降薪或失業同樣呈不斷積累。美方的主要應對策略是:在面對國內外輿論依然“嘴硬”的同時,私底下卻悄悄降低了中方部分輸美“民生商品”的“對等關稅”,并承諾關稅由美方進口商自已承擔。其實,這是公開的秘密,如果特朗普對華關稅沒有偷偷豁免在先,沃爾瑪等大商超壓根就沒能力消化145%的“對等關稅”,就此,中方供應商當然心知肚明而心照不宣。而中方對受損企業的扶持,最近半個月間出現了兩個鮮明變化:一是,以財政補貼為主的扶持政策從前期的“點”與“線”擴大為五一長假後“面”的全覆蓋;二是,各地各級政府都動了起來,對本地“外轉內”不易企業實行“一廠一策”式扶持紓困。如此力度,在上個月還是很難預計的。

對“何貝會談”,美方的主要訴求估計集中於兩條:一是施壓中方恢復采購美國農產品;二是施壓中方恢復或部分恢復稀有金屬對美出口。中方的主要訴求是,取消對華施加的所有“單邊關稅”,若此要求事實上難以做到,則逼迫美方繼續擴大中方輸美商品的關稅豁免範圍,哪怕特朗普團隊要顧及面子“偷偷豁免”,中方也能接受;三是逼迫美方取消針對中方輸美小包裹“征稅”的錯誤決定。

4、中國今日宣布降準等,與貿易戰如何聯繫起來看?

答:中方選擇五一長假結束後第二天宣布降準、降息、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與貿易戰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聯繫。

直接聯繫是,作為宏觀經濟先導考量性指標,五月份製造業PMI和服務業PMI雙雙出現下跌,而且下跌幅度超出了各方的預估。

近期,全球主要投行多份研究報告預估,如果中方對美貿易完全終止,中方年損失GDP最大為1個百分點。鑒於全球對美“貿易漏洞”比比皆是,特朗普政府根本就堵不過來,中方至少仍有一半輸美產品有“灰色小道”可走。其實,相較於實物損失,對中方更致命的是信心損失。此時宣布降準,釋放1萬億元長久流動性,再輔之降低貸款基準利率,降低信貸成本,對外貿困難企業而言是精準幫扶政策的一部分,猶如雪中送炭,尤其是有利於保護和增強中小外貿企業戰勝困難渡難關的信心。

間接聯繫包括:一是呼應即將舉行的“何貝會談”,向美方傳遞它們能聽得懂的信號;二是鑒於房地產行業雖已連續7個月溫和加波動式回升,但4月份起回升勢頭明顯減弱,此時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顯然旨在為房地產行業復甦勢頭直接托底,從而間接為二季度GDP增幅托底;三,儘管當下的中國金融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流動性,但選擇此時降準、降息,是政府有意識向外貿困難企業更包括廣義的非外貿中小企業,派發穩固和增強信心的“保信丸”。

5、中美談判的前景如何?

答:通過體味把玩關稅戰開打以來中方態度之遞進,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乃中方基礎立場;既堅持基礎立場又不拒絕溝通妥協,爭取關稅戰形態下的利益最大化和損失最小化,是中方靈活處置的行為藝術。

中美關稅戰,就事論事乃貿易紛爭,其實真正的紛爭在貿易之外,其複雜與糾結程度決不亞於俄烏停戰談判,因此,本次“何貝會談”一次解決主要貿易矛盾全無可能。最理想或最有可能的情形是:其一,分階段分步驟先易後難地解決若干對雙方都一樣疼痛的突出問題;其二,繼續雞對鴨講、互不讓步、沒有絲毫進展。但即便如是,也不能認定為談崩,至少雙方都充分了解到對方的詳細訴求;其三,表面上看沒談成,暗地里雙方均作出部分實質性讓步。雙方繼續秉持“強硬發聲、偷偷豁免”的作戰策略且都心照不宣: 其四,讓子彈繼續飛一陣子----

從時間上計,六月底七月初才是中美雙方最艱難的時刻:就中方而言,二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要見公婆,若下滑明顯輿論壓力可想而知;就美方而言,“對等關稅”戰導致的各類矛盾或開始充分暴露,或已逼近爆發臨界點。只有到那時,美方的談判態度才會悄稍稍端正一些。(完)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