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中東代表團首現內企:香港助國家對外開放的“牛刀小試”香港新聞網5月7日電 (編輯 王少喆)香港“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有新進展。特首李家超6日宣佈,將在本週六(10日)率領代表團訪問中東的卡特爾和科威特,外界關注,此次代表團中,首次出現二十多名內地企業家的身影。 特首三年內第二次出訪中東 行政長官李家超6日宣布訪問中東的行程,這是他上任以來第二次出訪中東。 李家超說,卡塔爾和科威特都是中東經濟蓬勃以及增長快速的國家,卡塔爾人均GDP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海合會)成員當中最高,是中東重要航空樞紐之一;科威特是海合會輪值主席國,人均GDP在當中排名第三,主權基金是全球資產總值最高之一,科威特也是首個和香港同時簽訂投資協定和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的海合會國家。 李家超介紹,今次代表團除了政府代表,也會開創先河,帶領香港商貿代表加內地企業代表,共五十多名商貿代表成員參加,包括三十多名香港工商界和專業領袖,以及二十多名內地企業家,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基建、創新等範疇。 他表示,中東除了發展迅速、資金充裕,也積極尋求分散風險,尤其分散到中國內地和香港,這也配合全球經濟中心東移的大趨勢。 李家超說,特區政府計劃增加在中東的經貿辦數目,除了現在的迪拜,正積極推進在沙特的利雅得開創另一個經貿辦。今次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以及之前訪問沙特和阿聯酋,已經訪問海合會國家三分之一。他期待中東訪問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全力開拓商機。 冀內港企業共同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 而就在不久前,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就提出,要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強調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 有分析認為,這一表述顯示,中央認可香港在國家開放大局中的獨特地位和優勢,此次特首代表團中出現內地企業的身影,正是該方向的“牛刀小試”。 李家超也表示,帶領香港和內地商業企業代表一起訪問有兩個目的,第一是發揮好香港“一國兩制”下內連外通的優勢,通過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體現香港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角色;第二,參與代表團的內地企業,有來自先進製造業和創新科技領域的高端產業,結合香港多元企業、金融業和專業服務界別代表,體現“一國兩制”下內地和香港企業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港商談中東經商:先做朋友再做生意 伴隨此次特首出訪,有港媒《文匯報》採訪港商在中東當地的打拼情況。報道稱,Gallery Five集團主席、港商王浩仁在中東經商十年,主營裝修工程設計,早期業務集中在阿聯酋迪拜,最近7年轉戰卡塔爾。 然而這一路走來,卻並不平坦,“先做朋友再做生意”的當地文化與香港傳統推崇的契約模式有著顯著不同,商業條款之下存在種種模糊空間,甚至其他國家的政府力量也可能左右商業投標的選擇。王浩仁總結,若要在中東長遠發展,時間的沉澱,以及憑藉企業自身實力建立的商譽,兩者缺一不可。 王浩仁出身於香港的名門望族,祖父王華生為中華造船廠主席。作為船王後人,其家族涉足的行業從船舶展開,遍及飯店、運輸、旅遊、房地產等。 一開始王浩仁的公司在當地競標並無優勢,“一項工程的投標,我們需要和其他有資源、有背景的公司競爭,卡塔爾政府也可能會優先考慮當地企業和歐美公司,華人企業非最優先考慮,甚至有其他國家的政府在背後推動,左右投標結果。”他說。 作為異鄉人的王浩仁難以進入當地產業的核心圈,必須透過熟人介紹,並與當地人成為穩定的合作夥伴,“雖然卡塔爾統計人口有200多萬,但真正的當地人僅20多萬,幾個重點行業的領頭家族,互相之間都很熟悉,相對陌生的人,他們沒有那麼重視。”王浩仁最重要的一位朋友是卡塔爾的前環境部部長,兩人結下友誼後,友人帶他認識多名當地政要名人。贏得當地人的友誼也需要耐心和尊重,王浩仁指,學習當地文化習俗對交友非常重要,卡塔爾人重視家庭價值,交流期間通常是兩家人見面,雙方子女一齊在場玩耍。 有了人脈,第二道門檻就是實力。集團在當地最早的一個項目是一間酒店翻新工程,客戶反饋良好,為他們打開後續合作之門。王浩仁解釋,中東審美偏好大量重複的細小花紋,建築多用圓頂,其工藝較一般香港商場四四方方的樣式更為複雜,對手工等細節的要求很高,形成優質效果並不容易,要持續保證完美交貨才能在業內累積口碑。 王浩仁笑言,在卡塔爾外資企業的呆壞賬並不鮮見,“間間都遇到過收不到錢,其他類型的糾紛也有。每間公司,中國公司也好,外國公司也好,都會遇到這種問題,最後解決往往透過關係。”他舉例作為甲方的當地企業,經常會在合同上階段提出多項“不平等條約”,這些條款即使乙方知道很難實現,為了簽單,也只能暫且接受。“他們不給你改這些條款,只能在後續的工作中,通過每次開會協商。”他建議,為保護自身利益,港商要讓律師及早介入洽談,而非真的等到出現問題才諮詢法律意見。(完) 【編輯:王少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