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為何香港特首三年內兩訪中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6日宣布,將於5月10日率代表團訪問中東兩國卡塔爾及科威特,將開創先河帶領內地企業家前往。全球貿易環境新增許多不確定因素,香港特首三年內兩次訪中東,極受關注。 這次是李家超上任以來第二次出訪中東,2023年2月,李家超率團首次到訪中東的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共8天。在複雜的地緣政治下,為何短短兩年多內,李家超再度訪中東? 特首辦發言人6日回覆中通社時表示,中東除發展迅速、資金充裕,更積極尋求分散風險,尤其分散投資到中國和香港特區,這也配合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大趨勢。 而這次訪問連同上次訪問的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國家數目合共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成員國的三分之二,占海合會國家的總人口約90%。 為何第二次出訪,選擇的是中東這兩國? 據介紹,卡塔爾和科威特都是中東經濟蓬勃和增長快速的國家。卡塔爾的人均本地生產總值是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國家中最高,也是中東重要航空樞紐之一。而科威特是海合會的輪值主席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海合會國家中排名第三,其擁有的主權基金是全球資產總值最高之一。 這次訪問的成員除政府代表,特首會再次開創先河,帶領香港加上內地共50多名商貿代表成員參加,包括30多名香港工商界和專業界領袖,以及20多名來自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內地企業家,涵蓋金融、工商、貿易、基礎建設、創新科技、能源、運輸物流等範疇。 上一次出訪時,成員由香港的科創、金融、科技、設計、貿易等商界翹楚組成。最終香港和中東達成了13份戰略合作協議。此次組團開創先河,大家對於最終的成果,期待值拉滿。 特首辦發言人表示,帶領香港和內地商貿及企業代表訪問中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發揮好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內聯外通的優勢,通過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體現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做好企業引進來、走出去的橋樑作用。 其二是參與商貿代表團的內地企業有來自先進製造業、創新科技等領域的高端產業,結合代表香港的多元企業、金融業和專業服務界的代表,展現在“一國兩制”下內地和香港企業優勢互補、發揮協同效應,可提供全方位供應鏈服務。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接受中通社訪問時表示,目前中東的幾個富裕國家都與中國友好,與中國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為香港加強與中東的經貿往來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 “面對美國的瘋狂關稅戰,中東、中國和香港都有需要進一步強化經濟合作。”劉兆佳說,特首與內地一些企業一同訪問中東,正好突出香港作為中東與中國的聯繫人的角色,也讓內地企業更積極利用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開拓海外商機。 尚海龍(左二)2023年跟隨特首率領的中東訪問團 曾經在2023年跟隨特首訪問中東的香港立法會議員尚海龍對中通社記者表示,當時以商湯科技顧問的身份,見證香港和中東達成了13份各種各樣的戰略合作協議,包括商湯科技在特首訪問期間,與沙特達成了兩份很重要的科技賦能、沙特經濟轉型的協議,應該說成果豐碩。 尚海龍分析,這一次特首再去中東,相信更多的是除了跟進上一次大家達成的一些成果之外,還會有更進一步的特色,就是推動內地企業經過香港,透過香港的合作,一起前往“一帶一路”國家,特別是這次目標比較明確,中東新的一些國家,包括卡塔爾這類富裕國家,進行強強聯合合作。 “坦率講現在是一個地緣政治比較複雜的階段,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從今年的上任美國總統百天之後開啟貿易戰,使我們必須要將自身發展尋求多元化的增長極。” 實際上,香港與中東近兩年越走越近、越走越實。李家超首次出訪後,財經官員和商界都曾前往中東落實各項合作。近日,香港證監會也出訪阿聯酋與當地監管機構及Web 3業界會面;香港文體旅局局長羅淑佩早前也在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訪問4天。 正如李家超所言,期待中東訪問會深化國際交流合作、鞏固網絡、擴大朋友圈、全力開拓商機。 【編輯:彭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