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即日起對所有巴基斯坦航班關閉領空香港新聞網5月1日電 當地時間4月30日夜間,印度發佈航行通告,現在開始到印度時間5月24日清晨5時29分為止,限制所有在巴基斯坦註册、運營或租賃的飛機進入印度領空,包括商業航空公司和軍用飛機。 央視新聞報道,這是巴基斯坦決定對所有印度航空公司擁有和運營的航班關閉領空六天后,印度宣布采取的對等行動。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遊客的槍擊事件,當地加強警戒。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此前報道:巴基斯坦宣布一系列對印反制措施 當地時間4月24日,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由總理夏巴茲·謝裡夫主持,商討如何回應印度方面就印控克什米爾襲擊事件針對巴方的一系列措施。 會上,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批准,將對印度在襲擊事件後對巴基斯坦的指責及報復措施予以有力回應。 巴委員會一致否認印度針對巴基斯坦的所有指控,并決定就印度違反《印度河河水條約》問題,訴諸國際平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巴委員會表示,印度的任何冒險行動都將得到全力應對,委員會對武裝部隊的行動準備表示滿意。 巴基斯坦方面宣布,即日起關閉領空,不允許所有印度擁有或印度運營的航空公司航班通行。 此外,即刻起暫停與印度的一切貿易,包括通過巴基斯坦與任何第三國之間的間接貿易。 巴基斯坦宣布即日起暫停并取消向印度公民簽發的所有南亞區域合作聯盟免簽計劃(SVES)簽證,部分宗教人士除外。目前持該簽證在巴基斯坦的印度公民(部分宗教人士除外)必須在48小時內離境。 巴基斯坦方宣布印度駐巴國防、海軍和空軍顧問為“不受歡迎人物”,要求其立即離境,最遲不得超過4月30日。 另外,自4月30日起,印度駐巴高級專員公署的人員規模將限制為30人(包括外交官及工作人員)。 今年4月22日,克什米爾地區槍擊案造成26名遊客死亡、數十人受傷,成為25年來最嚴重平民襲擊。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義”,稱襲擊與恐怖主義有關,並採取強硬措施,包括關閉印巴邊境、撤回外交人員、取消巴基斯坦公民簽證、暫停《印度河用水條約》;巴基斯坦否認與事件有關,並要求中立調查,同時採取對等反制,包括關閉對印度航空公司的領空、暫停對印貿易,並威脅廢除《西姆拉協定》等。 國際社會對此高度警惕。美國國務院27日表示正與印巴聯繫,敦促“責任的解決方案”。中國呼籲克制,聯合國安理會計劃緊急會議。X帖子反映輿論對核戰的擔憂,兩國各擁有約170枚核彈頭(SIPRI數據)。印度GDP(42000億美元)遠超巴基斯坦(4000億美元),但巴基斯坦軍事開支佔GDP7%,而印度軍事開支僅佔其GDP1.9%至2%之間。 歷史根源:分治與克什米爾爭端 印巴關係的對立始於1947年英國對當地殖民結束。根據《印度獨立法案》,以宗教基礎分割成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此舉也引發了當時約1500萬人遷徙與數十萬人死亡的宗教暴力事件,為兩國78年恩怨埋下種子。克什米爾問題則是衝突核心。克什米爾當時的土邦君主為印度教徒,統治穆斯林為主的居民。其後君主選擇加入印度而引發巴基斯坦不滿,導致1947至1948年的第一次印巴戰爭。 聯合國當時為促成停火,在克什米爾劃分控制線LOC,將克什米爾分為印度控制的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約1450萬人)與巴基斯坦控制的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及阿扎德克什米爾(約600萬人)。不過,兩國均聲稱擁有該地全境主權,此爭端一直延續至今。 衝突演變:戰爭、恐怖主義與核武對峙 印巴隨後再歷經兩次全面戰爭(1965及1971年)與多次局部衝突。1972年兩國簽訂《西姆拉協定》,承諾雙邊解決爭端,但克什米爾問題仍未解決;1980年後,克什米爾反印起義加劇,印度指控巴基斯坦支持武裝組織,巴方否認;1998年,兩國相繼進行核試驗,成為核武國家,衝突風險升級。 1999年卡吉爾衝突中,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裝分子滲透印度控制區,再次引發衝突;2016年烏裡襲擊事件(19名印度士兵死亡)與2019年普爾瓦馬襲擊事件(40名印度軍人死亡)加劇兩者對立。2019年印度突襲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穆罕默德軍”營地,引發空中交戰,印度戰機被擊落,飛行員被俘然後釋放。隨後,兩國常年的軍事對抗與外交報復成為常態。 (完)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