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來論】楊超:中產階級數量超美國歐盟,中國將如何在這一地區落子?

分享到:
2025-04-30 17:5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美國特朗普政府對全球關稅戰持續升級,除了對中國外,美國對東南亞多國加征高額“對等關稅”。特朗普一方面對中國開啟關稅戰,試圖通過訛詐獲取最大利益;一方面迫使東南亞各國與中國在經貿上“脫鈎”,在政治上“站隊”美國。另一方面,2015-2023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東盟的投資快速增長,占整體投資的近四成。東南亞在中國整體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國在東南亞該如何落子布局,打破美國的關稅枷鎖呢?

以多邊制度主義抵制單邊霸權主義

美國濫施霸權主義不得人心與此同時,中國以更大力度的開放促進中國與東南亞合作發展,得到各國的積極響應。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東盟將持續深化同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作為2025年東盟輪值主席國和中國-東盟關係協調國,馬來西亞將於5月28-29日在吉隆坡主辦首屆中國、東盟與海合會三方峰會,重點討論產業鏈、能源安全及基礎設施合作。馬來西亞也聲明將組織召開東盟經濟部長特別會議,擬共同討論“對等關稅”對區域貿易、投資和經濟穩定的影響,維護開放、公平、基於規則的貿易體系。中國聯合東盟各國,通過集體發聲來維護現有貿易投資體系,將對美國形成有效反制。

面對美國單邊加征關稅的霸權行徑,中國通過深化區域多邊合作機制,構建制度性壁壘抵禦衝擊。一方面,中國與東盟加速推進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落地,統一原產地規則并簡化通關流程,其“原產地累積規則”將推動區域產業鏈有效整合形成中國研發+東南亞製造的協同模式。

另一方面,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聚焦數字貿易、綠色經濟等新領域,推動跨境電商規模年均增長17.7%。4月14-18日,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問越、馬、柬三國期間,中國同三國共簽署108份合作文本。中國與東盟的制度性合作不僅對衝了關稅戰的短期衝擊,更通過規則重塑之機,推動全球經濟秩序向多極化轉型。

出海深耕當地市場,化解美國對中國的強行脫鈎

為應對美國的關稅和貿易壁壘,中國企業出海已刻不容緩。憑藉毗鄰中國的地緣優勢和7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東南亞成為中企出海和國際化的跳板和重要支點。

中企的出海東南亞的方式有合資合作,投資設廠,境外註册公司,海外併購實現本土化運營,等等,不一而足。中企對資源和產業鏈的全球化配置也符合國際產業轉移趨勢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戰使得全球產業鏈的部分加工製造環節從中國遷往東南亞地區。從中日韓等國進口中間產品或零件,在東南亞加工組裝後出口至美國和歐洲形成了新的產業鏈分工模式2024年東南亞承接中國製造業轉移規模同比增長35%,電子、光伏、汽車零部件成為核心領域。比亞迪在泰國布局新能源汽車產能隆基綠能在越南建立矽片工廠天合光能在泰國設立組件基地,等等。中國通過產業鏈本地化重組和多元化市場拓展,破解美國對中國供應鏈拆解的企圖。

東南亞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值得中國企業深入挖掘。東南亞很快會成長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產階級人口在東南亞占比將達到65%東南亞的中產階級人口數量將超過美國和歐盟。中企要推動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深耕當地市場,開發適合當地消費者喜好的新產品,以避免部分媒體對“傾銷”的指責。

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成為中國與東盟間的新增長點,TikTok Shop印尼站日活用戶突破5000萬。中企利用本地電商平台Lazada、Shopee進行促銷,社媒平台TikTok、Snapchat等配合營銷,形成線上絲路新通道。

東盟峰會 資料圖

以安全合作守護地區和平穩定

中國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強調以周邊安全為戰略支撐,深化區域合作。在當今動蕩的世界中,中國與東盟通過安全機制創新和非傳統安全合作,守護地區和平穩定。中國與東南亞各國防務合作升級,如中越建立外交、國防、公安“3+3”部長級戰略對話機制,中印尼、中馬、中柬設立外交國防2+2對話機制,強化聯合軍演和海上搜救能力強化戰略協作形成政策協調安全網

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中國與東盟聯合打擊跨境電詐、海盜及海上溢油等威脅。中國推動與東盟各國《南海行為準則》磋商,將爭議海域轉化為合作示範區。同時,金融安全合作成為新抓手,中馬簽署本幣結算協議,人民幣在東盟外匯儲備占比提升至15%,削弱美元霸權對區域經濟的控制。這些舉措不僅緩解了地緣政治風險,還為經貿合作提供了穩定的外部環境。中國與東盟以共同安全保證共同發展,以共同發展促進共同安全。

人文相親構築親善友愛的周邊環境

中國通過文化交融和民心相通工程,夯實東南亞社會的對華友好根基,為雙方發展打造良好的周邊環境。一是教育合作深化中國在東盟設立33個孔子學院,每年向東盟提供2000個研修名額;“魯班工坊在東南亞10國設立職業教育中心,累計培訓技術工人超20萬啟動東盟優秀青年來華培訓計劃,培養知華友華新生代。

二是文旅交流加速中老鐵路帶動跨境旅遊熱,2024年磨憨口岸驗放東盟人員73萬人次,同比增長55%。中老鐵路帶動跨境旅遊訂單增長2.5倍馬來西亞赴華留學生數量五年翻番。中馬、中新、中泰簽證互免政策進一步推動了“雙向奔赴

三是媒體傳播與民間交往頻繁。《丹行線》紀錄片和中國-東盟媒體交流年活動,以現代叙事重構鄭和下西洋的歷史記憶,強化雙方文化認同。民間交往通過美食節、地方友好城市交流形式加深雙方相互了解。福建蟳埔女頭飾在東南亞走紅,彰顯“心靈相通”的獨特生命力。

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研讀過《論語》,他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理解《論語》中的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中國與東盟不斷深入的人文交流和文化交融,將會夯實合作民意基礎,為雙方命運共同體建設築基。

儘管中國在東南亞布局成效顯著,但仍面臨各種挑戰:緣政治博弈方面,美國通過印太經濟框架拉攏部分國家,試圖分化中國與東盟關係東南亞國家內部政策時有波動;技術標準數字規則尚未統一,需加快雙方跨境標準互認。中國以RCEP為規則基石、以基建為聯通紐帶、以產業鏈為利益載體,將東南亞區域升級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腹地。中國通過系統性戰略布局,打破美國以他國的雙邊協定排擠中國的企圖。中國與東南亞構建更緊密合作的區域網絡,不僅涵蓋經貿、安全、外交領域,更通過制度創新與人文互動,重構區域秩序重塑全球化合作新範式。

(本文作者為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超,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