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觀察:中越關係深化縮影 折射東南亞格局變

分享到:
2025-04-28 23:3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4月28日電(記者 黎金良)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亮相越南胡志明市,參與越南統一50周年慶典的閱兵彩排。這一看似常規的軍事外交活動,實則蘊含著中國經略東南亞的戰略深意:在南海爭端局部化、中美關稅戰持續的背景下,中國正通過軍事外交、經濟融合與區域合作的多維聯動,重塑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格局,推動區域整合向更深層次發展。

網上視頻截圖

越南4月30日將迎來“南部解放日”暨統一50周年紀念。中國三軍儀仗隊應邀參與慶典,此行絕非簡單的禮儀性訪問。從歷史維度看,它喚起了中越共同抗擊美國的歷史記憶——慶典本身紀念的正是1975年越南戰勝美國支持的南越政權,而中國儀仗隊的參與“重溫援越抗美鬥爭的勝利,銘記悲壯抗美歷史”。

從現實政治看,在美國挑動菲律賓、加碼南海軍事存在的背景下,中國通過非對抗性的軍事文化交流,巧妙對沖了美國的軍事同盟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軍事外交活動恰逢南海爭端局部化的關鍵節點。當前南海緊張局勢主要集中在中菲之間——2024年以來,中菲在仙賓礁、黃岩島頻起衝突,菲律賓出台將中國島礁非法納入其海洋區域的“惡法”,中國則通過公布黃岩島領海基線等法律手段反制。相比之下,中越雖然也存在南海爭議,但雙方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溝通渠道。中國三軍儀仗隊亮相越南慶典,正是這種“區別對待”戰略的生動體現:對挑釁者示強,對合作者示好,避免落入域外勢力企圖“孤立中國”的圈套。

軍事外交的背後,是中國與東南亞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結。即使在特朗普政府發起對華關稅戰的背景下,這種經濟融合依然展現出強大韌性。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東盟雙邊貿易額已達9823億美元,連續5年互為最大貿易夥伴;中泰雙邊貿易額1339.8億美元,中國連續十年穩居泰國最大貿易夥伴。這種經濟相互依賴產生了顯著的“壓艙石”效應,使得南海爭端等政治分歧難以動搖合作根基。

基礎設施聯通是經濟融合的核心驅動力。中國在東南亞的“基建狂魔”形象日益凸顯:中老鐵路2021年開通,從昆明到萬象最快10小時;中泰鐵路一期預計2028年通車,二期將貫通泰國、老撾和中國西南直到泰國灣;印尼雅萬高鐵於2023年開始營運,客似雲來。這些項目不僅改變了東南亞的經濟地理格局,讓不少內陸國家有機會參與到全球化物流體系之中,也為當地創造發展紅利。

關稅戰客觀上加速了區域經濟“去美國化”進程。在特朗普"無差別"關稅政策下,東南亞成為中日歐競相合作的優先方向。兩周前,中國領導人出訪了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三國,其中在越南兩國領導人還共同見證了中越鐵路合作機制啟動儀式,在兩國《聯合聲明》倡議的賦能下,中越鐵路正在升級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戰略引擎,越方還強調“將推進連接兩國的三條標準軌鐵路作為戰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合作的最大優先事項”。日本首相石破茂年內兩度訪東南亞,推動CPTPP與RCEP框架合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進一步轉向亞洲”。

在此之際,中國三軍儀仗隊亮相越南的一幕,不僅是兩國關係深化的縮影,更折射出中國與東南亞在外部壓力下日益緊密的政治經濟聯繫。分析認為,在全球關稅戰、地緣政治緊張以及南海爭端等複雜背景下,中國與東南亞的合作正展現出強勁韌性和前景,並在區域整合中扮演關鍵角色。(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