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媒:貿易戰前,美國經濟就已“步履蹣跚”

分享到:
2025-04-28 08:2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4月28日電 美國將於4月30日公布2025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美國彭博社指出,這一數據將給出對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初期經濟狀況的評估,反映了4月2日全面挑起關稅戰前的美國經濟狀況,但預計這一數據不容樂觀。

美國國旗。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據觀察者網報道,“貿易戰爆發前,美國經濟已步履蹣跚”彭博社27日以此為題分析稱,美國消費者顯露疲態,關稅威脅引發的囤積進口產品的浪潮預計將進一步擴大貿易逆差,全球最大經濟體在去年大部分時間平穩發展後,預計將在2025年初失去動力。

彭博社經濟學家在一份報告中預測,美國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速將從2024年第四季度的2.4%大幅放緩至0.4%。貿易逆差將成為其最大的拖累,因為企業在特朗普政府提高關稅之前競相采購進口商品,消費者也爭相購買可能因關稅而價格上漲的商品。

報道指出,這是近三年來的最低增長率。此外,由於金融市場對經濟前景高度敏感,GDP增速接近停滯可能會加劇人們對潛在經濟衰退和就業市場崩潰的擔憂。

經濟學家調查顯示,預計今年前三個季度,美國GDP增速都將低於1%,私人投資也將萎縮,許多消費者也會出於對就業保障的擔憂而限制消費。

再考慮到特朗普4月初宣布的對幾乎所有美國貿易夥伴發起的關稅,彭博社經濟學家們25日公布的最新預測顯示,美國GDP預計在2025年增長1.4%,在2026年增長1.5%,較3月時公布的2%和1.9%的預估增長率有所下降。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出現衰退的可能性也從3月預計的30%上漲至45%。

彭博社稱,儘管特朗普政府已暫緩90天對部分國家征收關稅,但他此前宣布的關稅已讓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升至近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嚴重打擊了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

分析人士指出,關稅政策引發的金融市場動蕩,在全球製造的混亂和不確定性還很大程度上動搖了美元的信用根基,加速全球“去美元化”趨勢。

下周,美國還將公布幾項關鍵的經濟數據。經濟學家預測,5月2日將公布的4月月度就業報告預計將增加13萬就業崗位,比3月預計的增幅減少10萬個崗位,失業率可能會保持在4.2%。另外,下周公布的3月支出數據預計將健康增長,但同時收入增長將放緩。

剔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指數將於美聯儲5月會議召開前一周公布,預計將同比上漲2.6%。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7日就警告稱,在特朗普宣布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關稅上調之前,經濟學家們就已開始預警經濟增長將放緩、物價將上漲,隨著消費支出減弱、勞動力市場收緊以及關稅導致的新一輪通脹飈升,“滯脹”這一極其惡劣的經濟環境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高。

“這會讓美聯儲陷入兩難,”美國《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因為以往經濟放緩通常伴隨著通脹回落,從而為降息騰出空間。但如果衝擊本身就是由價格上漲所引發,經濟下滑的同時通脹卻可能上升,就會形成滯漲。

該報進一步指出,如果這波通脹只是短暫的,美聯儲或許還能如市場期待那樣降息救市。但如果企業與消費者對未來通脹持續高企形成預期,美聯儲就可能遲遲不敢行動,等到經濟疲軟的跡象非常明顯時再降息,但屆時可能已經為時過晚。

普徠仕集團首席美國經濟學家布萊麗娜·烏魯奇(Blerina Uruçi)表示,“美聯儲束手無策,我認為不太可能採取貨幣政策支持”,“如果我們希望今年避免經濟衰退,我們必須依靠美國消費者的韌性和他們吸收這種衝擊”。

然而,美國時政新聞網站Axios認為,在當前的貿易情形下,指望增加美國國內消費,可能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Axios以農業部門為例稱,美國每年出口超1760億美元的農產品,其中近10%是向中國出口的大豆和豬肉。現在受關稅影響,4月11日至17日,美國大豆銷量環比下降50%,豬肉銷量環比,給美國農民的收入帶來沉重的打擊。

分析人士對Axios表示,特朗普政府目前還沒有出台援助美國農業的舉措,有人呼籲美國提高生物柴油使用的要求以促進國內大豆消費,但此舉只能穩定市場,卻無法完全彌補失去的需求。

咨詢公司科爾尼(Kearney)食品和農業全球主管羅布·東戈斯基(Rob Dongoski)說,“中國有14億人口,很難取代這個客戶”。(完)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