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衛星需求爆增 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突破2.5萬億元全球商業航天產業正加速成長,成為大國競逐的新焦點。中國商業航天產業近年來駛上快車道,在政府政策的推動下,成為崛起的“新星”。2025年,中國有多款可回收火箭計劃首飛,比如衛星方面,千帆星座等巨型星座持續發射昇空,小衛星需求爆髮式增長。據預測,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今年將突破2.5萬億元。 多地政策發力 提升產業化規模 4月24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於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製造業集群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左右。 《措施》提出,發揮市級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產業協同創新等專項資金協同支持作用,給予商業火箭、衛星、終端及配套關鍵核心產品研製一定比例資金補貼,最高達3億元,加快提升產業化規模。支持企業高端化智能化升級,提升批量製造能力,對企業購置設備、軟件等投入,按項目總投入10%給予支持,最高達1億元。對企業開展科技攻關、產業化項目建設的銀行貸款,按照支付利息的最高50%給予貼息支持,最高達1500萬元。支持火箭、衛星等領域智能工廠能級提升,按照評定能級分類支持,最高達1000萬元。 自今年3月5日,商業航天再次被寫入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商業航天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後,北京、上海、湖北、重慶、廣東、海南等多地發佈政策,加碼推進商業航天發展。4月21日,四川省審議通過《四川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5—2030年)》,強調發揮四川衛星發射條件優越、航天產業基礎扎實、應用場景豐富等綜合優勢,推動全省商業航天高質量發展。 商業航天市場規模爆髮式增長 2025年,中國有多款可回收火箭計劃首飛,比如衛星方面,千帆星座等巨型星座持續發射昇空,小衛星需求爆髮式增長。據預測,中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今年將突破2.5萬億元。 2015年被業內稱為“中國商業航天元年”,首次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步入航天領域。此後,藍箭航天等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相繼成立,一批創業者湧入這一新興領域。2024年,中國商業航天迎來爆發“奇點”。其首次作為“新增長引擎”寫入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北京、上海等地相繼出台專項支持政策和行動計劃,加碼布局商業航天產業。 在上海印發的《措施》中提及,到2027年,上海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左右。標誌性產品產業化規模放量,商業火箭總裝製造能力每年100發、商業衛星智能製造能力每年1000顆、應用終端批量製造能力每年100萬個。產業鏈發展集聚度提升,箭、星、網、端配套體系完善,集聚火箭、衛星、星座、終端鏈主,帶動培育300家左右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重點打造商業火箭特色產業園、商業衛星及終端特色產業園,形成“箭星網端”聯動發展格局。 華龍證券研報信息,2025年,中國商業航天正式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商業航天首次以“安全健康發展”為方向,強調技術突破與規模化應用,標誌著商業航天正式邁入規模化應用新階段。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