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全球近32%的產品來自中國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12日電 “這張圖顯示了中國的快速崛起和最大的輸家”,據《商業內幕》德國版2月11日報道,德意志銀行的一項分析顯示,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增長極其迅速,目前全球近32%的產品來自中國。 圖表數據來源:《商業內幕》 據《商業內幕》德國版2月11日報道稱,直至20世紀末,中國仍很大程度上孤立於世界經濟。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全球化的黃金時代也開始了——對德國來說尤其如此。1995年,中國占全球工業生產的份額不到5%。如今30年過去了,情況已完全改變。“僅中國一國就已將其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從1995年的5%增加到目前的32%。”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在報告中這樣寫道。 據2023年的數據,中國在全球生產中的份額是美國的2倍多。印度和印尼也已成為主要生產國。除美國外,日本以及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等許多歐洲國家的份額均有所下降。報告將這些份額下降的國家稱為“輸家”。而過去30年來,美國及其西方盟友生產份額的流失是關稅呼聲中最重要的話題之一。 圖為中國一跨境電商倉庫裡準備發往世界各地的各類郵件。新華社資料圖 “如果中國的主導地位僅限於玩具、紡織品甚至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就不會引起擔憂了。”報告寫道,“但中國向先進製造業邁進的速度和規模越來越被西方國家視為一個問題。” 德意志銀行研究團隊列舉3個例子,并稱這些比中國32%的生產份額更值得關注:全球有一半以上工業機器人是在中國安裝的;中國在船舶製造業佔據主導地位,出口市場份額達80%,生產能力是美國的200多倍;中國安裝的5G基站數量據估計約有400萬個,而美國只有約10萬個。 報道稱,中國迄今落後的一個關鍵行業是先進半導體。但來自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的發展表明,它可以規避這些劣勢。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舉措給世界貿易帶來極大動蕩,美國仍想限制中國的崛起。報告認為,這些長期的經濟安全擔憂仍將是持續貿易衝突的驅動力。(完) 【編輯:豐悅】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