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馮少雄長老:宗教中國化一直進行中

分享到:
2024-11-29 18:5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1月29日電(記者陳卓儀)宗教中國化香江論壇暨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談會近日在香港舉辦。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馮少雄長老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表示,基督教來到香港後,中國化一直在進行中。

11月29日,宗教中國化香江論壇暨香港六宗教思想交談會在香港黃大仙祠開幕。圖為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義務總幹事馮少雄演講。(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及道教共同成立,自1978年成立以來,多元共融、相互配合,更舉辦以“宗教中國化”為主題的論壇和研討會。

“基督教來到香港後,中國化一直在進行中。”馮少雄舉例,很多詩歌、典籍都是中文的,甚至有詩歌是由香港人創作的。“另一個體現則是,基督教裡面的十戒,就有孝敬父母,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亦不謀而合。”

馮少雄認為,基督教來到香港,也融入了香港多元的社會氛圍中。他說,香港有那麼多宗教人口,卻能和諧共融,這是很特別的現象,而這也離不開中華文化的影響。

“中華傳統文化,看重‘情’字。”馮少雄解畫,“情”由“心”、“青”而成,“青”在中國文字有“美好”的意思,中國人對土地、歷史,都是有“情”的。

馮少雄還提到了另一個中華文化的精髓——以和為貴;他說,“我們中國人講究和,所以能够尊重其他的宗教,不同宗教在這個大前提下,可以有很多的交流。”

馮少雄說,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教義,宗教界多一點交流,多一點互動,對社會對國家都是好的。六宗教交流的議題一直隨時代改變,例如環保、老幼照顧。基督教也一直以“服務社會”的理念紮根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很多從外國來到香港的宣教士或宣教機構,辦教育機構,辦社會服務機構,承擔社會責任。”馮少雄說,一項調查顯示,香港人對基督教印象最深的,就是教育與社會服務,可以看出,這些服務已經成為基督教與香港社會的聯繫。(完)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