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袁國勇︰新發傳染病必陸續有來,須思應對之法

分享到:
2023-11-01 00:00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1月1日電 今日(1日)是世界流感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3名學者在報章撰文,指新冠病毒並非最後一場病毒大流行,新發傳染病定必陸續有來,須反思如何預備應對。

袁國勇、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副教授龍振邦和名譽助理教授趙晞揚今日在《明報》撰文,指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大流行,均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但近年大流行的病原體,逐漸由細菌轉向呼吸道RNA病毒。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文章認為,除冠狀病毒外,流感是最具潛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下一場大流行可能由源自禽鳥和豬的流感病毒引起,基因洗牌可能會引致嚴重感染,甚至對抗流感病毒藥物和季節性流感疫苗產生抗藥性。指為備戰未來大流行,須有高質科研、迅速應變計劃、完善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監察系統等,亦需時刻與國際組織聯繫。

文章還指,港大將與各地學者成立大流行科研聯盟,共同尋找具潛力病源,追蹤新發傳染病。

文章提到,除人畜接觸地是重點監測領域外,另一需重點監察的是各入境關口,若旅客有發燒或相關症狀,特別是早期預警系統或軟情報顯示其出發國家出現神秘病原體疑似爆發時,應迅速果斷執行流行病學監察,防止輸入案例致香港爆疫。

3名學者又說,香港於新冠疫情首兩年,並未實施全民檢測等,仍能貫徹圍堵“清零”政策,以嚴厲措施換取安全空間,讓市民接種疫苗,建立抗疫韌性,認為香港的抗疫成績值得肯定。但可惜有大量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因各種原因對疫苗有疑慮,沒有把握接種疫苗的黃金機會,導致第5波疫情期間,有近萬名長者喪生。(完)


【編輯:刘春】

視頻

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