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雲箭”劃破上空 香港昨6小時錄3.6萬次閃電(多圖)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6月2日電 受廣東內陸南移的強雷雨區影響,香港昨早(1日)有大驟雨及強烈狂風雷暴。短短6小時內,香港境內共錄得超過3.6萬次閃電,當中包括12367次雲對地閃電,為近18年來單日閃電次數第四多,僅較第一位少約2000次。 根據天文台閃電位置資訊服務資料顯示,由昨天凌晨3時至早上9時,香港境內共錄得12367次雲對地閃電,及23886次雲間閃電。最為密集時段為當天早上6時至7時, 單單一小時已錄得14504次閃電。當中,新界東錄得雲對地閃電次數最多,共5783次、其次為新界西,共錄得2706次、而大嶼山錄得2397次,港島及九龍則共錄得1481次。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FU Ching Tak攝。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Carlo CK Yuen攝。 不少攝影愛好者捕捉到閃電劃破夜空一刻,並上傳社交平台與網友分享。其中一張照片更可見,閃電穿過透厚厚的烏雲,直擊中環中心頂部的避雷針。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林學賢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今次是自2005年天文台閃電定位系統運作後,單日閃電次數排第四多。排首位的是2010年曾出現14000次雲對地閃電,另外2020年6月分別錄得約14,000次及13,000次雲對地閃電,排第二和第三位。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Chung Ming Lee攝。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Chung Ming Lee攝。 對於昨天早上住於屯門和田邨的單位疑遭雷擊中,林學賢解釋指,一般而言,高處或導電性高的物體如金屬等才會被雷電擊中,但實際上受很多其他原因影響,帶有一定隨機性,今次單憑片段未能確認雷電擊中的原因。 根據天文台資料顯示,閃電可根據特性分為不同類型,最常見的兩種是雲對地閃電和雲間閃電。雲對地閃電是積雨雲和地面之間的放電,在所有閃電類型當中,它對地面的人和設施構成的威脅最大。而雲間閃電是不同雲區之間的放電,閃電通道不會到達地面。雲間閃電很多時候發生在同一團雲內電荷相反的區域之間,但有時亦會在兩團雲之間出現。由於閃電通道有可能被雲層遮蓋,地面上的人並非每次都看得到。(完)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藍雨洋攝。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藍雨洋攝。 社區天氣觀測計劃 CWOS FB圖片, 網友藍雨洋攝。 【編輯:孟宜君】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