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港科大副校長汪揚: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三大優勢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3月29日電 (記者 李明珠)“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有三大優勢:基數、基礎、技術,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數字經濟的大國。”近日,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時如是說。 香港中通社圖片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數字經濟成為熱點,虛擬資產、人工智能ChatGPT掀起熱潮,這些新興產業,正引領全球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汪揚是國際知名的學者,特別是在純數學及跨學科數學兩大範疇發表的研究論文超過100篇。此外,他也在香港科大成立了大數據生物智能實驗室,並推出廣受歡迎的大數據科技理學碩士課程。 何為數字經濟?汪揚解釋,數字經濟可以說是數字產業化。現在大談的元宇宙、區塊鏈等技術,事實上都是數字產業化的一部分。“這個發展趨勢非常快,很多傳統產業都數字化了,產生大量的數據。把傳統的產業數字化,也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一部分。” 中國產業發展過程中曾面對不少“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使得領域發展較為被動。汪揚說,西方在科技發展方面對中國有一些打壓,但數字經濟有去中心化的特性,不容易出現被“卡脖子”的情況。 “數字經濟現在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去中心化的,意思就是你都不知道他在哪裡,你也不知道誰在後面,所以數字經濟是真正的全球化經濟。” 汪揚說。 除了能避免受限於他人外,汪揚認為,如今市民的消費需求,已從滿足基本的物質保障變為滿足精神需要,這便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空間。 以奢侈品為例,奢侈品實際的價值真有那麼高嗎?汪揚笑說,在很大程度上,所謂的實體價值實際上存在很多虛擬的成分,經濟發展中也包括非理性的消費,數字經濟也能滿足人的某種需求。“我相信數字經濟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大,而且增長非常快。” 人口基數多,數字經濟涵蓋腹地廣等因素成為中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得天獨厚的優勢。截至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佔內地生產總值比重為39.8%,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汪揚也認為,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三個優勢,有能力成為數字經濟的“領軍人”。 第一個明顯的優勢是中國有基數,中國人對數字經濟普遍是擁抱的態度;第二就是技術,第三是有基礎,中國人一直是在數字經濟的前沿。例如,推動區塊鏈的技術和市場,很大比例是一批中國人在做,香港也雲集了很多區塊鏈方面的頂尖人才。 綜合這三點,汪揚很有信心中國會成為世界數字經濟的大國。(完) 【編輯:陈卓仪】
|
視頻更 多
首張黑洞照片的背後 有一位從香港走出的天文學家
【通說環球】關稅戰打不下去了?美國急邀中國談判 雙方能否達成共識?
廉政公署展覽廳“科技感十足” 廉政專員:打造成香港獨特的文化景點
2025長洲飘色巡游看呆外國遊客!哪吒成最熱門角色
2025“包山王”“包山后”誕生!三度封后的“包山后”竟也會被對手“迷惑”險失誤?
享年107歲 台灣統派精神領袖許歷農離世
【通講壇】“胡連會”20年 兩岸還有和平的未來嗎?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閱讀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