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

-
【中通論壇】貿易合作是中英關係轉暖的開始?
英國工黨上台後的中英關係走向備受關注。繼英外交大臣拉米10月訪華後,商業和貿易大臣雷諾茲近日又表達了重啟與中國貿易對話的意願。受訪學者指出,工黨政府對華政策尚在摸索中,但中英關係已有轉暖跡象。若雙方表態能落實為合作,...
10-31
-
【中通論壇】澤連斯基為何對中巴和平倡議轉變態度?
烏克蘭媒體引述烏官員的話表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願意聽取中國和巴西提出的和平倡議,而此前,澤連斯基還聲稱中巴和平倡議具有“破壞性”。為何澤連斯基此時轉變態度?
10-30
-
【中通論壇】大選衝刺戰 特朗普哈里斯為何迴避關鍵問題?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倒數一周,候選人特朗普與哈里斯在全美多地密集舉行集會並發表講話,但一些議題似乎被刻意遺漏。受訪學者認為,美國大選進入極端焦灼狀態,兩人勢均力敵,又難以找出敏感議題的解決辦法,擔憂選民跑票,只能採取模...
10-30
-
【中通論壇】伊以被指表現克制 學者料中東暫過危險時刻
以色列26日對伊朗進行“比外界預期克制”的報復行動,伊朗方面則回應指,不尋求與以色列開戰,但誓言將作出適當的回應。受訪學者指出,雙方都很克制,借坡下驢最好,目前中東局勢暫時渡過最危險的時刻,但隱患仍在。
10-29
-
【中通論壇】執政黨國會選舉慘敗 日本政局迎來不穩定周期?
日本國會眾議院選舉10月27日晚結束。28日揭曉的選舉結果顯示,已連續執政近12年的自民黨慘敗,不僅未能單獨過半,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同樣無法過半。受訪學者指出,自民黨的慘敗或延續至明年參議院選舉,黨內權力鬥爭將加...
10-29
-
【中通論壇】普京回應“朝軍援俄”傳聞 俄朝條約如何執行?
針對近日“朝軍援俄”的傳聞,俄羅斯總統普京24日首次回應時表示,俄方已批准《俄朝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規定一方處於戰爭狀態,另一方將立即軍援,而如何執行該條約是兩國自己的事。俄羅斯會將該條約應用於俄烏衝突嗎?
10-27
-
【中通論壇】美國兩黨對立加劇 選戰“燒錢”白熱化
美國大選在即,競選活動進入衝刺階段,兩黨背後“金主”也動用“鈔能力”投入選戰。由於兩黨對立加劇,競選成本也水漲船高,原本就是“燒錢”競賽的美國總統選舉再與金錢深度捆綁。
10-25
-
【中通論壇】英德簽“里程碑”防務協議 憂特朗普上台縮減保護?
英國和德國23日簽署了首份防務協議,涉及軍工合作、聯合演習、互助援烏等多方面,具“里程碑意義”。受訪學者指出,俄烏衝突及特朗普回歸的可能性,刺激英德急速提升軍事關係,但歐洲自主防衛體系建設嚴重放緩,仍要依賴北約。
10-25
-
【中通論壇】美國在亞太頻繁軍演 形成三角矩陣包圍圈
美菲聯合軍演持續之際,美日23日啟動為期10天的大規模“利劍-25”聯合軍演,劍指中國意味濃。亦有報告顯示,美國在亞洲軍演次數大幅增加,20年來軍演破千次。受訪學者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軍演數量增多,形成三角矩陣的包圍...
10-24
-
【中通論壇】以重創真主黨領導層 “定點清除”能解決衝突?
以色列軍方22日確認,已擊殺真主黨領導人潛在繼任者薩菲丁。本輪巴以衝突以來,中東已有數十名武裝組織指揮官遭以方“定點清除”。受訪學者指出,以慣用“定點清除”法,是想趕在衝突結束前,以最小代價削弱對手,但長期來看收效不...
10-24
-
【中通論壇】北約關注朝鮮派兵援俄傳聞 或意圖借題發揮
韓國情報機構日前稱,朝鮮決定向俄羅斯派兵1.2萬人。傳聞引起美國和北約其他國家的關注,稱若消息屬實,將意味著事態的“重大升級”,並就有關問題與盟國進行磋商。受訪學者指出,不排除北約會借題發揮,但東北亞絕對不是可以為所...
10-23
-
【中通論壇】中印達成邊境協議 雙邊關係恢復穩定?
金磚國家峰會召開之際,中印外交部均表示,兩國已就邊境地區有關問題達成協議。受訪學者指出,印度對華政策進行了調整,中印關係或會恢復穩定,惟戰略競爭態勢很難改變。
10-23
-
【中通論壇】印尼新總統會否延續佐科路線?
普拉博沃20日宣誓就任印度尼西亞第八任總統,開啟為期五年的總統任期。受訪學者預測,普拉博沃將會延續佐科路線,而且將在經濟領域加強與中國合作,在安全上與中美關係都會得到提升。
10-22
來論
更 多論壇
更 多閱讀排行
- 1.對話劉春生:所謂“中美關稅談判” 美方要用實際行動推動成行
- 2.對話陳洋:日本政要密集訪華 釋放哪些信號?
- 3.【中通論壇】日本政要密集訪華 釋放三大積極信號
- 4.【中通論壇】連續四晚交火 印巴緊張局勢會否升級?
- 5.【中通論壇】加拿大自由黨勝選 美加“舊一體化”關係結束?
- 8.【中通論壇】美急於釋放假消息 所謂“中美關稅談判”如何成行?
- 9.【中通論壇】印巴衝突火星四濺 周邊大國什麼態度?
- 10.【中通論壇】導彈空襲遭反殺 印度佔到便宜了嗎?
- 11.【來論】洪錦鉉:ESG重塑商業價值的創新引擎
- 12.【來論】屠海鳴:李家超再訪中東 攜內企“同頻共振”
- 13.【來論】楊莉珊:未來主人翁?香港青年需要“四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