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台風眼|地震頻發“搖不停” 台灣進入“地震活躍期”?

分享到:
2022-09-20 18:4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9月20日電  台灣18日發生6.8級地震,在花蓮台東地區造成嚴重破壞,此次地震累計超過160次的前震與餘震,加上今年規模6以上地震數量較多,令外界憂心台灣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

  台氣象部門20日公佈統計,9·18台東大地震主震前累計前震73次,餘震目前累計90次,主震規模達到6.8級,全台都有明顯震感,近日來台灣民眾親身感受可用“搖不停”來形容。


hk_c_image.png


  今年全台已發生7次6級以上地震,明顯高於往年2至3次的平均水平,疊加此次地震罕見的前震數量以及大量餘震,當局地震中心官員認為台灣已進入“地震活躍期”。

  所謂“地震活躍期”,指的是地震活動相對平靜期較為頻繁且強烈的時期。當局氣象部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稱,目前不排除已經進入“地震活躍期”,但以2到3年的數據評斷過於武斷,暫時只能稱為“地震高風險期”。

  台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伯飛20日向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今年台灣6級以上地震多發生於台東縱谷山脈斷層,據此可以認為今年縱谷山脈斷層活動較為活躍,但很難斷言此後將進入一段“活躍期”。

  陳伯飛指出,地震是板塊相對運動累積的能量釋放所造成的,台灣所處的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相對運動速率大約在每年7至8釐米,因此其能量累積的速率基本上是固定的,累積的能量經規模較大的地震釋放後,在同一斷層發生類似規模地震的概率則會相對較低。

  之所以外界會認為在大地震之後進入“地震活躍期”,陳伯飛認為,可能是由於淺層大地震後有餘震頻繁發生,持續發生餘震的時間與主震規模相關,可能從數個星期到數個月;某些地震活動可能會觸發其他斷層所累積的能量引起地震,因此可能出現頻繁地震的情況。

  台灣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饒瑞鈞認為,板塊運動活躍程度並未有明顯改變。台灣遍佈地質斷層,每個斷層累積、釋放的能量並不清楚,但台灣東部斷層從5、6年前起就較為活躍,包括此次台東大地震在內,這段時間可以被認為是“活躍期”。

  至於全台是否進入“地震活躍期”,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吳逸民表示,地震存在一定的週期性。例如每10年有一個造成中大型災害的地震,但並不代表每10年就一定出現。斷層出現地震的周期相對好掌握,整個台灣地區則很難下結論。

  吳逸民強調,與其擔心“地震活躍期”,更需要注意的是建築物的耐震能力,普通民眾在購房和建屋時都應將耐震能力納入重要考量,地震發生時只要房屋不出現明顯損壞,民眾就不必過分擔心。(香港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

【編輯:周文菁】

視頻

更 多
壓軸好戲搶包山結果揭曉!“包山王”“包山后”是他們!
今年飄色太精彩!火爆全城的“何太”驚喜現身 扮葉劉淑儀的小演員直呼“她很美”
【通講壇】時隔六年半!韓國外長再訪京 韓國的“聯美抗中”路線會變嗎?
2024長洲搶包山精華片段|12選手爬14米“包山”搶奪9000個平安包
“黃埔百年”照片巡迴展走進港大
香港六千信眾佛誕日於紅館浴佛祈福
在當下國際環境中 香港能起到什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