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柯文哲能打破“三屆”魔咒嗎?

分享到:
2024-04-16 21:31 | 稿件來源:通说

【字號:

台灣民眾黨日前舉辦共識營,請來的民調專家游盈隆提到,台灣從1992年至今,每個小黨在某個階段都轟轟烈烈,但沒有一個小黨撐過三屆立委“魔咒”。如今民眾黨正在面對第三大黨陷阱,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

此話不假,台灣政壇上,顔色眾多:藍、綠、黃、白、橘,但至今仍是藍綠輪替,每一次第三勢力崛起,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國民黨內訌

最開始的第三勢力是中國國民黨鬧分裂所致。1993年,部分國民黨員因不滿黨主席李登輝的所作所為,選擇自立門戶成立新黨。在1995年選舉中,新黨拿下21席立委,成為第三大黨,這也是新黨最為風光之時。

然而好景不長,從1996年開始,新黨又為了路線之爭開始內耗不斷,成為其由盛轉衰的關鍵。從21世紀開始,新黨在台灣的政治影響力逐漸萎縮。它也從過去可以左右立法機構議事運作的關鍵政黨,到如今已沒有任何席位,2022年底地方選舉後更僅存台北市議員一席。

與新黨相似,宋楚瑜領導的親民黨也同樣是國民黨內鬥的產物。在成立之初,親民黨也曾叱咤風雲。2001年創黨後首次投入立委選舉,就獲得46席立委;2004年連戰與宋楚瑜組成的“連宋配”,僅以些微差距敗選;直到2016年,親民黨也獲得3席立委;但在2020年政黨票得票率下滑至3.6%,正式告別立法機構。

短命的綠色小黨

奉李登輝為精神領袖的“台灣團結聯盟(台聯)”,成立於2001年,其政治光譜介於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不過隨著親藍的親民黨成立,“台聯”逐漸滑向另一邊,變得比民進黨更“獨”。

2001年的立委選舉,“台聯”曾獲得13席立委,僅次於親民黨;2012年的立委選舉,“台聯”所獲得的席次與得票率,均僅次於國民黨和民進黨,成為當時的台灣第三大黨。但到了2016年選舉,“台聯”就因政黨票太少,拿不到選舉補助款而黯然遣散員工。曾經是民進黨以外台灣第二大的本土政黨,也走向沒落。

“太陽花運動”下的“時代力量”

2014年,“太陽化運動”爆發,主要參與人士認為進入政治體制才能實踐主張,“時代力量”因此成立。這股力量打著維護青年人參政權利與告別原有精英參政模式的旗幟,一度快速發展。2016年的立委選舉,“時代力量”藉助當時的“紅利”,一舉贏下5個議席,超越親民黨,坐上第三大黨位子。

“時代力量”的冒出,一度讓外界對台灣有第三勢力的生存空間重新有了盼頭。然而,從政黨成立伊始,“時代力量”的路線始終未有共識。他們與民進黨比“獨”,又不喜歡被稱為“小綠”,頻頻與民進黨唱反調。

隨著 “太陽花運動”影響力下降,多名黨員的退出,加上台灣民眾黨的崛起。2024年的立委選舉,“時代力量”一席未贏,宣告退出舞台。

“白色力量”崛起

2019年,由時任台北市長柯文哲籌組的台灣民眾黨正式成立,標榜“清廉勤政愛民”,希望給台灣人在藍綠之外有個選擇機會,以此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

2020年立委選舉,仰賴柯文哲的聲勢,民眾黨拿到5席立委,取代 “時代力量”成為立法機構第三大黨。2024年,柯文哲投入大選,加上民意不滿執政黨,中間選民希望跳脫藍綠的氣氛,民眾黨在立委選舉中再進一步取得8席立委,而其餘小黨已全軍覆沒,藍綠兩黨之外只剩民眾黨。

然而,民眾黨所代表的“白色力量”看似在壯大,卻也未必能高枕無憂。除了游盈隆提到的“三屆立委魔咒”,民眾黨創黨元老、柯文哲的核心愛將、前立委蔡壁如更示警,民眾黨可能會步上親民黨後塵走向泡沫化。

這是為什麼?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政黨。新黨、親民黨、“台聯”、“時代力量”,都曾經在政治舞台各有一片天,卻也難逃邊緣化的命運。這既與台灣政治結構有關,也與第三大黨的本身情況有關。

有分析認為,決定台灣政黨格局的是台灣定位和族群意識所形成的身份認同。這個認同把台灣社會分成兩半,且分隔日益明顯,由國民黨和民進黨分別佔據。第三勢力要拉攏中間選民,主打超脫藍綠,但在實務上又必須依附於藍或綠。在台灣政壇“非藍即綠”大背景下,新興政黨始終難以撼動兩黨格局。

今日親民黨 明日民眾黨?

親民黨也是所有小黨中“一人政黨”色彩最濃的政黨,而民眾黨也被視為柯文哲“一個人的政黨”。

很殘酷也很現實,政治人物難敵時間流逝。柯文哲和宋楚瑜一樣,每一次的大選就會老4歲。政治人物常講“一張票,一世情”,對選民而言,可能是“一張票,一次情”。只要有新面孔出現,曾經支持你的選民或許會認為上次投給你,情分已還。當柯文哲老去,民眾黨該何去何從?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