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通說

通說:高齡謀生

分享到:
2023-03-08 21:4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3月8日電 如果84歲了,你還會做的士司機謀生嗎?還會做保安或餐廳服務員嗎?

這兩天,同樣是84歲,某著名男歌唱家現身一個小縣城在寒風中商演;被稱為“王善人”的新黨創黨元老王建煊,表態參加2024台灣大選。

而近日在香港,一起嚴重交通意外,“意外”地引起社會強烈關注。涉事的士司機下坡行駛時懷疑失控,撞至兩名路人昏迷送院。

而這名的士司機的年齡也是84歲!

(香港中通社圖片)

該司機被控“危險駕駛引致他人身體受嚴重傷害”罪,7日在法院提堂,需交出駕駛執照及旅游證件不得離港;獲准以5000港元保釋後每周到警署報到。案件押後再訊。

提堂當日,這名84歲的被告庭上行動緩慢,并需佩戴助聽器。

在香港生活的小夥伴在搭乘的士時,或許都遇到過頭髮花白的“老司機”,有的甚至在開車的時候,身體不自覺顫抖的同時,方向盤也會被隨之轉動。(來源於小編的真實經歷。)

雖然年紀大不等於不健康,中年人、年輕人一樣也可能會有隱疾,職業司機不應論任何年齡。不過,作為乘客的我們,還是會擔心安全問題。

(香港中通社圖片)

此案件一出,令人感慨之餘,再次暴露香港的士司機高齡化,對個人、路人及交通構成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香港涉年長司機的交通意外屢見不鮮,此案是3個月內第7宗涉70歲以上高齡的士司機的交通意外;當中還包括87歲司機在年初9天內3度失事。

數據顯示,2020年全港有超過11萬名年過60歲人士持的士駕照,最多年齡組別是60至69歲群組,佔總數約43.1%;80歲或以上的共有1444人。截至去年9月,全港持的士牌照司機中超過一半是60歲以上。

(立法會文件)

在香港,根據規定,年過70歲司機申請續領的士牌照時,須先找註册醫生簽發體格檢驗證明書。不過,相關體檢機制仍維持30多年前的規定,體檢項目相當寬鬆,更傾向為評估而非正式體檢。

另外,香港至少每三年為年長司機進行一次體檢的頻率太低。內地規定70歲或以上司機必須每年體檢;新加坡限制的士司機年齡在75歲以下,50歲開始須每兩年醫學檢查一次,65歲起每年一檢,70歲後還須接受額外體格評估。

因此,當局須盡快修訂過時規例,確保年長司機有確切能力進行安全駕駛,減少交通意外。但這隻能治標,不能治本。有分析認為,在保障本地高齡勞工有工開前提下,需持續為行業注新血才是長遠之計。不過,收入低、風險高、職業病、缺乏發展空間等原因,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香港中通社圖片)

高齡者能做什麼樣的工,可想而知。

為何退休了都不在家安度晚年,還堅持做工?

保障不足顯然是一大原因。與內地“五險一金”保到老不同,香港退休後強積金一次性取出,給一些長者帶來不確定性,很多長者願意在退休後再找一份工作維持生計。因此可以看到,香港的許多基層工作,如出租車司機、住宅樓保安、餐廳服務員等,都是年齡較大的長者在職。

香港人均壽命之長,位居全球前列。以往60歲被視為退休年齡,現今很多年逾60歲的人,依然活力充沛,有人為生計繼續工作,亦有人擔心退休後生活無聊,寧可繼續上班。因此,高齡謀生,在香港似乎已經成為常態。畢竟,香港并沒有法定退休年齡。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曾指出,香港整體勞動人口已到頂點且呈下滑趨勢,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顯著,勞動人口短缺成為社會發展一大隱患,因此,中高齡人口仍是本地勞工的重要組成部分。

既然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全球不爭的事實,現在最重要的應是如何適應人口結構轉變。

從整體勞動人口結構而言,讓有能力及有意就業的長者留在或重投勞動市場,或有效紓緩人口高齡化所引致的勞動力萎縮問題。對此,有觀點建議特區政府可針對“銀髮族”繼續就業,推行相應的稅務寬減及支援政策等。

目前,為鼓勵長者重投勞工市場,勞工處推出了“中高齡就業計劃”。此外,政府還積極透過各種宣傳活動,鼓勵雇主采納友善對待長者的雇傭措施,并延長員工的工作生涯。

(香港中通社圖片)

僅從的士行業來看,香港或可參考的士行業結構相似的日本,對高齡司機的駕駛經驗和駕駛證件等方面有嚴格規定,并且有全方位體檢及認知功能檢查。另外,社會上一些車廠也會面向長者,生產適合他們的短途、小型車款,并把時速限制於60公里。

司機高齡化無法避免,但長者不等於弱者。當局和社會都應積極思考,如何既讓長者保持生存能力,同時加強道路安全,保障公眾利益。(完)


【編輯:殷田靜子】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