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灣區

落戶廣州南沙 企業高校競逐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分享到:
2024-06-12 10:4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廣州6月12日電 題:落戶廣州南沙 企業高校競逐新質生產力新賽道

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

“新質生產力”成為今年熱詞,聚焦人才生態、創新創業的廣州南沙區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片沃土。香港中通社記者近日走訪位於南沙區的高校、企業,瞭解他們眼中的南沙,以及發展新質生產力大背景下的人才需求變化。

圖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來源:香港中通社

廣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儲能及動力電芯、系統等的研發、製造及銷售,在南沙投資200億元人民幣,建設鋰離子電池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及配套等項目。該公司總經理朱坤慶告訴記者,公司從研發到製造均選擇落地南沙,原因在於這里的人才儲備。

“做鋰電池這一塊需要非常大量的人才,也需要行業經驗比較深的,別的地方找不到這麽優質的資源,公司運營成本肯定高一些,但人才是放到第一位的。”朱坤慶說,由於製造工廠已採用全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人力需求從傳統操作型轉變為工程技術型,產線都由工程師操作。

南沙新質生產力競相湧現,創新生態優化。截至去年6月,南沙集聚高層次和骨幹人才約2萬人、近三年翻兩番,落地總規模4000億元人民幣的廣州產投、創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3家母基金,全區研發投入強度達5.46%。

創科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座落在擁有超1100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南沙區,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人才培育優勢突顯。港科大(廣州)校長倪明選接受中通社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學校做科研的一大目的就是協助企業解決問題,有很多應用場景老師未必瞭解,因此學校與企業的對接合作非常多。

倪明選舉例說,學校經常邀請企業家為學生介紹行業趨勢和方向,“比如學生提出想解決哪些關於工業智能化問題,可以跟老師反覆提煉是否值得做。”同時,若學生和老師有任何科研成果、想創業,學校提供很多孵化基金,幫助學生闖出一條路。

新質生產力是利用新技術提高生產力,港科大(廣州)首批開設的本科專業包括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製造工程,正是當下最熱門、正改變工作生活的新技術。

倪明選認為,作為一家新學校,就要創造新的教學模式和學術架構。學校打破傳統不設院系,而是採用交叉學科和項目式教學,希望透過跨學科互動培養國家未來需要的人才,“第一要在科技領域有特殊能力,第二是具備創新能力的領軍型人才。”(完)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