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灣區出發 香港創業者走向世界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5月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徐嘉儀)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5周年,隨著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人民幣,越來越多投資者、創業者將目光聚焦於此。未來5年,大灣區又有哪些新趨勢?香港初創企業如何抓住機遇,從大灣區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創新的東西在初始階段永遠是被少數人認可的,作為先行者,大灣區就是我們的伯樂。”8日,在香港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分享環節上,90後港青、萬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魏嘉俊,談到企業在大灣區發展的經驗。 萬御科技研發出三維懸空影像系統,讓人可以裸眼直接觀看3D影像,該系統亦是擁有中國國家知識產權的領先3D專利技術。然而,企業在香港市場的應用場景並不多。 魏嘉俊說,這項技術在香港一般應用在零售行業,但到了內地,技術被運用到文旅項目中,與數字藝術結合,甚至融合在智慧城市發展項目裡,包括位於上海外灘的數字花牆,“大灣區是很好的舞台和試驗場所,有很多機會給到成果落地,甚至拓展到不同城市。”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正在建設。魏嘉俊認為,香港的優勢在於“從0到1”,有優秀的高校和科研人才,但落地的時候往往會有較大差距,透過河套區的政策,包括數據和人員流通等,相信能給香港初創公司提供很多便利。 大灣區為企業提供的不只是實踐的平台,還有龐大的人才儲備。同道獵聘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戴科彬在專題討論環節分享,大灣區的人才儲備量是全國最大的,中高端的碩士及博士以上人才佔全國總量超過兩成。比起北京和上海,大灣區的人才還具有年輕化特徵,超過80%年齡介乎20歲至45歲,這也是人在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時期。 近年,大灣區人力資源市場有一些變化,從中也可以看到新時代下的全球市場趨勢。戴科彬說,今年初收到特別多客戶的需求反饋,希望在發佈崗位時增加一欄“允許在家工作”,以吸引能力過硬但期望更彈性工作模式的人才,“很多公司管理也變成遠程管理,企業只有利用新技術,才能形成更好的管理模式,人才才會靠攏。” 在人工智能時代,行業生態發生變化,也將催生新的經濟、產生新的就業需求。展望未來,戴科彬認為,現代服務業有一定的發展潛力,“AI的發展讓社會效率提升,生產極大的富裕後,人們就需要消費,對環境、能源、休閒等有極大的訴求。”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高級總監王秀麗則看好綠色科技,認為能源、環境保護是全球議題,未來社會追求的綜合型人才需要對相關課題有一定的認識。(完) 【編輯:王瑶】
|
視頻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