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呈獻全新委約場域性裝置“艾莉斯亞·夸德:彼托邦”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1月10日電 大館當代美術館今(10日)起呈現著名當代藝術家艾莉斯亞·誇德在香港的首個美術館個展“艾莉斯亞·誇德:彼托邦”。展覽舉行至4月6日,涵蓋藝術家不同階段的九件作品,結合雕塑、聲音、燈光和表演裝置等多種媒介,深入探討現實及社會結構的質疑,並根據大館F倉的歷史和建築創作全新委約裝置。 艾莉斯亞·誇德,出生於波蘭卡托維茨,現居柏林,以其豐富的雕塑和大型公共裝置而聞名。她為此次展覽創造了一個名為“彼托邦”的多重宇宙,探索烏托邦形成前的概念狀態。展品中包括逆向轉動的時鐘、旋繞漂浮的岩石與反脆弱的椅子,邀請觀眾反思對時間、空間和系統的感知。 艾莉斯亞·夸德,《恐懼——融合》,2024,烤漆鐵欄,雙面鏡,尺寸可變,大館當代美術館委約作品。 展覽中特別委約的三件新作,尤其是場域特定裝置《恐懼——融合》,參照了大館F倉20世紀中葉的女子監獄建築設計,藝術家通過監獄鐵欄的布局與其他作品巧妙關聯,營造出現實與鏡像交錯的場景,讓觀眾在此空間中探索藝術家的獨特解讀。 沿展廳牆壁,數個時鐘指針以線性方式排列,重新建立測量空間的系統。每周末,表演性裝置《218天9小時》將由表演者進行時間丈量,視覺化空間的概念。 此外,動態雕塑《彼托邦的天空》融合在地材料,展示了藝術家對歷史與文化脈絡的深刻理解。展品中的紅磚背面壓印著“UTOPIA”字樣,與監獄環境形成鮮明對比。作品試圖在不穩定狀態中保持平衡,反映時間流逝的主題。 展覽靈感來自於大館的歷史與文化,策展人何苑瑜表示,此展不僅展示了誇德在材料運用上的創新,還重新詮釋了大館的文化遺產。展覽期間,大館還將舉辦多項公眾教育活動,深入探討藝術與社區的關系。 同時,誇德為監獄操場創作的場域特定藝術項目“等候亭”也已於2024年12月20日亮相,展期至2026年底,旨在探索時間的流逝,連接文化古跡的過去與現在。(完) 【編輯:黃璇】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