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聯舉辦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香港新聞網4月8日電 4月8日,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舉行“2025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邀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梁美芬、林順潮、冼漢迪和黃錦良,全國政協委員鄧健榮、查毅超和盧永雄,以及香港新聞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李大宏和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曾瀞漪一同出席會議,深入學習全國兩會的重要精神,探討香港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角色與機遇。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宣傳文體部副部長林枬應邀出席。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分享參加兩會感受時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讓我們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更有底氣與信心。過去的一年雖然非常艱難,國家依然實現了5%的經濟增長目標,各類指標令人驕傲,尤其是去年城鎮就業人數增長達1,256萬。習近平總書記希望香港可以更好發揮國際化優勢,她認為傳媒界應該發揮更積極的力量,用外國人聽得懂並習慣的方式去說好中國故事及“一國兩制”的故事。除歐美國家外,更要向“一帶一路”、全球南方以及中東地區開拓,進一步拓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主席李大宏在開場致辭中表示,今年的全國兩會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是全國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香港的代表委員們向全國兩會帶去了香港聲音。他说,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特區政府舉辦的座談會上提出,學習貫徹兩會精神要把握七個方面的重點,對於傳媒界的各位同事同樣具有指導意義。他希望傳媒界同行認真研究政府工作報告,尤其是關於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內容,他認為這些部署都與香港關係密切,值得高度重視。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分享了參會體會。兩會期間她提出四個推動大灣區成為世界級灣區的建議,主要集中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以便為大灣區發展“拆牆鬆綁”,使大灣區各大城市的科技、知識產權、產學研發展共享普通法的優勢。有關建議得到中央有關方面積極回應。她指出,法治是國家走向國際的重要工具,香港的國際調解院及普通法實踐可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紛爭解決方案與合約保障。香港須繼續加強憲法在特別行政區的宣傳教育,培養精通國際規則的涉外法治人才,並將香港經驗擴展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國家,協助打造國際級灣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林順潮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一系列針對醫療衛生的具體措施。他指出全球醫療旅遊市場快速增長,為香港提供發展機遇。香港醫療技術領先,設施完善,兩文三語優勢明顯,具備成為國際醫療中心的潛力,對此他提出推出醫療簽證,允許患者多次往返,並提供線上續簽及陪同赴港便利等一系列建議。他相信香港借助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優勢,可將醫療旅遊打造為經濟新動力,實現醫療與旅遊的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科技園董事局主席查毅超指出,今年全國兩會,國家對於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創新體系效能長遠謀劃、大力投放。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而且是通用技術,在幾乎所有經濟活動中都能夠發揮作用,是香港應該大力發展的方向。香港發展人工智能,需要用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結合內地和國際最新技術,同時由官、產、學、研、投攜手構建生態圈,不同持份者有機互動,共同培育人工智能成為香港在國際上最新一塊“金字招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冼漢迪提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進一步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對此,他提出兩項具體建議,分別是關於推進河套合作區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和關於在前海企業與香港關聯企業開展場景化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的建議。他認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如同兩個齒輪,只有當齒輪咬合即需求對接與協同時,以及齒輪聯動即兩者相互促進與驅動時,才能最大程度實現融合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強調了國家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等多方面的戰略佈局,並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教育工作者,他認為青年人應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主動走出校園,參與“專精特新”企業實習實踐,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實踐,培養綜合素養,以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求。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太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鄧健榮指出,美國挑起的貿易戰已持續多年,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前面臨諸多挑戰,直接影響到全世界經濟復甦進程,所以今年的兩會受到全世界廣泛關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涉及港澳台工作部分除支持香港發展經濟外,首次提及“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這是中央賦予香港的新角色。他認為香港為國家高水平開放及高質量發展做貢獻,首先就要提升香港國際化優勢,豐富國際化的內涵,除了發展和歐美國家的關係之外,更要積極發展與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國家的關係,發揮自身優勢與潛力,同祖國一同發展,邁向更加繁榮的未來。 全國政協委員、巴士的報社長盧永雄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要大力發展未來產業,包括低空經濟、商業航空、生物製造、量子科技和6G等,中國決意要在各個新產業領域做到世界第一。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與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共商國是時指出,香港的獨特優勢可以助力國家的創新發展,鼓勵香港的工商界和金融資本投資創科產業。他表示香港迎來了極其重大發展機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也要努力做到世界一流水準,擦亮這個金漆招牌,為國家創新發展助力添光。 全國政協委員曾瀞漪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的百年未有之大亂局之香港如何邁向國際化”為主題,指出兩會之後國家領導人都宣示出一個共同的聲音,那就是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經濟發展要“穩中有進”,她認為在當前形勢下香港要邁向新時代的國際化,首先要有更多的香港人包括內地來的朋友向政府部門出謀獻策,提供多元思維,幫助香港更好的地發揮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分享會吸引逾150人參加。除了新聞聯副主席、常務理事、理事、會員以外,還有大公文匯、新華社、中新社、紫荊雜誌社、鳳凰衛視、有線電視、AM730、中通社、Now TV、堅料網、巴士的報、廣東電視台、灼見名家等媒體代表,賽馬會、中電、太古、美心、煤氣、地鐵等企業傳訊代表,以及樹仁大學、城市大學等學生代表,展現了香港傳媒界對全國兩會精神的高度關注。(完) 【編輯:張明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