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團

《香港志》背後的年輕“修志人”

分享到:
2022-10-17 15:48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17日電    國有史、地有志,修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但自1819年《新安縣誌》問世之後,便再找不到香港的地方志。香港回歸祖國後,不少有識之士持續為香港修志奔走努力。經過多年準備,2019年,團結香港基金牽頭成立了香港地方志中心,正式啟動《香港志》的編纂工作。《香港志》記述了香港上自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歷史,全套共54冊約2500萬字,涵蓋十大類別。2020年12月底,《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中文版正式出版。

香港志英文版  圖源:香港商報

作為香港首部專屬地方志,《香港志》首冊《總述·大事記》日前推出英文版,讀者從書中不僅可以了解香港和國家的歷史,更可以看到香港未來的機遇。有人認為,編纂工程費時耗力很枯燥,殊不知在香港地方志中心,卻活躍着一群年輕的“修志人”。


從左到右分別為蔡兆浚、趙浩柏、陳德好。  圖源:香港商報

位於灣仔的香港地方志中心辦公室,是一整層的大開間。一排排工位整齊分布在過道兩側,蔡兆浚的工位就在離門口最近的位置。西裝革履、面容白淨,戴着一副無框眼鏡,言談舉止間透着書卷氣和超出年齡的沉穩。作為香港地方志中心的高級編輯,1994年出生的他年紀不大、資歷卻不淺,是最早一批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的編輯,主要負責《地名》與《附錄》部類的編纂。

“我從小就對歷史感興趣,大學和研究生讀的也都是歷史專業。參與編纂《香港志》這樣史無前例的工程,是我的榮幸。”蔡兆浚說,自己一畢業就能投身這項事業,有一種生逢其時、賡續文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2021年12月初,《香港志》三部專題志中的第一部《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面世。這部書分為上下兩冊共19章,涵蓋經濟、金融、文化、社會四大範疇,逾百萬字,全方位記述了1978年至2017年間,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的歷程。編纂團隊平均年齡僅35歲,其中第十三章“保險”的作者之一,是90後趙浩柏。

從香港中文大學近代史專業畢業後,趙浩柏做過大學歷史系研究助理、網絡媒體編輯。2019年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於他而言既是過往經歷的延伸,也是新的人生體驗。

“修志很考驗耐心,要找很多資料。我收集資料用了將近七成的時間,有時寫一句話就要查找資料好多天。”趙浩柏介紹,為求嚴謹準確,同事之間會互換稿件逐句核查,不同資料也要交叉驗證,一旦發現有出入就要重新考證。現在,一看到數字就想進行核實幾乎成了他的習慣。

根據規範,“方志”述而不論、涵蓋廣泛、巨細無遺,務求嚴謹客觀。香港地方志中心制定了嚴格的審閱流程,所有《香港志》的內容,都必須經過“蒐、撰、編、統、審、核、定”7項程序,再通過責任編輯“內審”、專家“外審”認證審閱,才交由編審委員會批核定稿,並呈請理事會通過,最終付梓出版。

對這群在成堆文獻資料中摸爬滾打的年輕人而言,不斷從中獲得新知是這份工作的最大收穫。每多一個發現,他們對香港與國家的認識便深一分。

除了《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趙浩柏同時參與了《總述·大事記》及《香港志·經濟》部類的編纂,“對於『香港好,國家好;國家好,香港更好』,我有了更深的體會”。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顯著優勢。內地改革開放後,香港為內地保險業的發展做了很多貢獻,比如中資保險機構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獲得融資、改善公司治理。”趙浩柏表示,回歸祖國開啟了香港歷史新紀元,香港在國家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敢為天下先,敢做弄潮兒,創業建功的舞台越來越寬廣。

2017年從中山大學考古學專業博士畢業的陳德好,曾在珠三角一帶從事田野調查、考古等工作,加入香港地方志中心後,她主要負責《文化》部類的編纂和統籌工作。從文物、建築到語言、宗教、民俗等,搜集香港各類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料,為陳德好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也讓她對香港與內地同根同源有了更深的理解。

“香港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風俗節慶有70多項,都與內地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陳德好說,她印象最深的是在新界一些傳統村落,每年農曆正月十九都會舉辦“扒天機”活動,這正是明清地方志記載的民俗活動“天機節”,“這一習俗在內地已很難見到,但在香港卻被很好地保存下來”。

關於編修地方志的意義,學界常將其概括為“存史、資政、育人”。隨着時間推移,編纂團隊的年輕人對這份事業的信念也越來越堅定。

“地方志是權威歷史著作,是學者做研究、老師開展教學要引用的。” 陳德好相信,如果人們對歷史的認知是準確的,將來也許就能避免出現大的偏差。

蔡兆浚說,《香港志》的編纂帶動越來越多人認真認識香港自身的歷史、了解自己的根源,這令他非常開心,也成為他繼續投身這項事業的主要動力。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蔡兆浚和同事們一起編撰了普及讀本《回歸·情義25載》,通過精選25篇打動人心的故事,講述內地和香港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情義,讀本贈送給了香港千所中小學。

“盼望年輕讀者可通過閱讀此書,知所從來、思所將往。”蔡兆浚說,編寫這本書,不只是為了梳理和回顧香港與內地的血脈親情,也蘊含着香港社會對未來的展望與期盼。  (完)

【編輯:王軼南】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