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NASA局長:中國人在航天領域取得很多成就,他們通常說到做到

分享到:
2024-06-26 09:0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6月26日電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比爾·納爾遜近日接受採訪時,先是誇起了中國航天領域進展“非常出色”,在過去十年取得很多成就,通常“說到做到”,隨後又開始老調重彈炒作中美“太空競賽”話題。與此同時,一名參與登月項目的美國宇航員并不認同“中美太空競賽”的說法,但他坦言“作為美國人,我們確實壓力倍增”。

資料圖:NASA局長納爾遜(視頻截圖)

觀察者網援引《華盛頓郵報》24日報道稱,嫦娥六號探測器本月早些時候降落在月球背面採集樣本,納爾遜向中國這個“正在挑戰長期以來美國太空主導地位的國家”表示祝賀。納爾遜說,中國探測器第四次成功登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曾非常明確地指出,我們正在與中國進行太空競賽,他們非常出色。”納爾遜最近接受《華盛頓郵報》採訪時說,“尤其是在過去10年裡,他們取得了很多成就,他們通常說到做到。”

他同時又稱,儘管中國在太空領域取得了諸多成就,包括在近地軌道上建造了空間站,并在2021年讓一輛探測車登陸火星,但美國仍在載人登月項目方面領先主要競爭對手。

納爾遜提到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星艦系統上一次成功的測試,他認為這“很好地表明”NASA有能力領先中國把航天員送回月球。但《華盛頓郵報》提到,星艦可以在地球軌道上加油後把人類安全送到月球,這一計劃雄心勃勃且複雜,可能依然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實現。

納爾遜說,儘管美國和中國之間存在競爭,但兩國必須找到在月球和月球周圍共存的方法。

此外,他還提到俄羅斯“計劃在太空部署核武器”的消息,炒作“太空威脅”,并稱中美太空計劃深受“太空威脅”影響。

近年來,美國持續捏造渲染中國“太空威脅”,同時加速推進太空軍事化、搞太空聯盟“小圈子”。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曾回應稱,中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堅決反對將太空武器化和戰場化,反對任何形式的太空軍備競賽。這一立場沒有變、也不會變。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包括納爾遜在內的美政客熱衷炒作“中美太空競賽”一事,但參與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的宇航員卻并不這麼看。

該計劃指揮官、美國航天局宇航員雷德·懷斯曼近日表示,“我們并不覺得這是一場競賽。我們只是覺得這是正確的探索方向,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懷斯曼同時補充道:“但作為一名美國人,我確實感覺到壓力正在加大。”

去年7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總師張海聯在武漢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上披露,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月球開展科學探索,其後將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試驗站,開展系統、連續的月球探測和相關技術試驗驗證。

就在6月25日,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著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同日報道形容,嫦娥六號帶回了“來自遠方的寶藏”。報道說,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都對樣品包含的信息寄予厚望。

“這是一座金礦……一個寶庫!”美國布朗大學行星地球科學教授詹姆斯·海德說,“國際科學家對這次任務感到非常興奮。”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拉德·喬利夫感嘆,嫦娥六號任務“太壯觀了”,“簡直就像發條一樣運轉”。

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作家、太空政策專家納姆拉塔·戈斯瓦米看來,嫦娥六號的成功意味著“中國已經掌握并完善了進入月球軌道、著陸、自主樣本採集和返回的技術”。(完)


【編輯:李雪萍】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