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港大外籍科學家談中國“月背採樣”:“極具挑戰性”彌補了人類探月不足

分享到:
2024-06-07 16:4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6日電 嫦娥六號上升器6月6日成功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月球軌道的交會對接,將裝載著珍貴月球背面樣品的容器從上升器被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在經歷月地轉移、軌道器和返回器分離等關鍵步驟後,按計劃返回器將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著陸場著陸。

  外界對這次“月背採樣”十分關注。英國《自然》雜誌網站在此前的報道中指出,採集的樣本是“一個寶庫”,有望改變人們對地球和月球以及早期太陽系歷史的理解。英國《衛報》稱讚中國是首個勇敢嘗試的國家。

  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柏坤霆教授6月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指出,能在月球背面著陸已“極具挑戰性”。成功採集的月背土壤,更是彌補了人類對月球探索的不足。

  技術複雜的嫦娥六號任務是在嫦娥四號和嫦娥五號任務的基礎上進行的。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2020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正面取回了1731克土壤樣本。柏坤霆稱,這次嫦娥六號採集的“月背土壤”正好和此前的“月壤”相互補充,是“極具挑戰”且“令人興奮”的嘗試,對人類了解月球起源非常重要。

  柏坤霆指出,中國的“太空計劃”一直雄心勃勃但步伐堅實。探火、探月、空間站,每一顆中國發射的衛星都成功,中國正沿著既定的目標一步步前進。更讓他驚喜的是,今次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還搭載了歐洲太空總署、法國、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國際載荷一同進行科學探索。作為一名科學家,柏坤霆相信國際合作是科學進步的命脈。就像是硬幣的兩面,競爭刺激科學創新,合作則可以調動資源,完成個體無法完成的事情。“我認為以正確的精神為全人類建立信任和合作是很重要的,希望我們從對峙中回來,回到合作上。”柏坤霆說。

  中國探月工程中的多個重要階段,香港都參與其中。今次嫦娥六號便是帶著香港理工大學容啟亮團隊所設計和製造的兩個採樣器、兩個近攝像機一起,完成了人類首次月背採樣任務。事實上,從探月領域到探火領域,都有香港科學家參與其中,研製了相當關鍵的部分。

  柏坤霆對香港的科研實力十分有信心。在5日最新出爐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25中,香港有七間大學上榜,五間大學位列全球前100。香港更是學術聲譽方面表現最佳地區之一,整體平均分為60.3分,較全球平均的20.3分高兩倍。柏坤霆認為,香港有堅實的科研基礎,未來定能為國家航天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香港的參與或將更進一步。早前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透露,香港至少有一人入選國家載荷專家選拔。對此柏坤霆感到非常興奮,他認為,這說明了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的能力,證明了香港青年的才能,也是對香港科研學術能力的肯定。

  在新興的太空經濟發展方面,柏坤霆相信香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柏坤霆表示,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擁有強大的監管和合規基礎設施,在金融科技和投資方面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國家賦予香港“一國兩制”和高度自治權的獨特優勢,也讓香港更有能力、途徑和機會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完)

【編輯:陈烁】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