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印度大選結果“出乎意料” 莫迪還能強勢領導?

分享到:
2024-06-06 09:0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5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少喆)4日,印度大選塵埃落地,現總理莫迪宣布執政黨聯盟贏得大選。由於莫迪領導的人民黨得票不過半數,不得不與其他小黨組成聯合政府,共同執政。自2014年以來首次未能單獨執政的莫迪,是否還能延續其“強人治國”的風格,引發熱議。

印度總理莫迪。新華社圖片

由於執政黨聯盟贏得組閣權,莫迪將第三次就任總理,成為印度繼開國總理尼赫魯之後的第一人。不過,儘管莫迪選前放言人民黨將單獨取得過半議席(272席),選後的民調也稱執政黨聯盟議席將超2/3,但計票結果顯示,人民黨只得到240席。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德華5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此次選舉結束了印度人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莫迪不得不選擇聯合執政,意義重大。

失利原因

分析指出,人民黨“慘勝”的根本原因是,莫迪領導下的經濟增長並未惠及多數民眾。儘管在莫迪領導下,印度取得了近乎全球最快的經濟增長,但這只是“少數人的增長”。

在執政黨與大財閥結盟下,印度國內大企業不斷攫取財富、股票新高的同時,高失業、高通脹、高貧富差距的“三高”問題更加嚴峻,人口1%的人掌握了40%的財富。多數底層民眾並未感受到莫迪帶來的經濟改善,“改革失落感”增強。

反對黨的有效整合,也是選舉結果的直接原因。此次大選,反對黨國大黨吸取上次教訓,與社會主義黨等地區性政黨合作,從人民黨手中奪取了有2億人口的北方邦的大量議席,在全國也多有斬獲。此外,反對黨抓住人民黨高失業、大印度教主義等執政弱點,成功爭取到婦女、青年、農民、宗教少數派的部分選票,在議會中成為“可制衡少數”。

執政走向

印度此次大選的結果,結束了過去十年人民黨“獨霸”政壇的局面。有分析認為,印度政治將重新回到人民黨、國大黨和其他小黨內鬥不斷的“常態”。在人民黨不過半的情況下,小黨可用讓政府倒台相威脅,阻止莫迪的決策,莫迪以往“大開大合”的執政風格也將受到約束。

大選結果明朗後,印度股市創下四年來最大跌幅,顯示外界對莫迪繼續其親商的改革進程信心不足。

中印關係

在莫迪總理任期內,中印發生邊界衝突,兩國關係遇冷。不過,在大選前,莫迪罕見地在中印關係上釋放緩和信號,受到廣泛關注。

資料顯示,莫迪2004年主政古吉拉特邦時,曾受到西方國家的拒簽制裁,卻在中國受到熱情招待。莫迪也多次前往中國招商引資,表示要向中國學習經濟轉型經驗。2014年,當選總理後,莫迪很快邀請中國國家領導人訪印,並在自己的家鄉給予超規格招待。中印關係在莫迪總理任期內,曾有一個良好開端的可能。

王德華表示,從莫迪近期表態,可以看出他有改善對華關係的意向,這與此前美國在印度錫克教領袖海外被刺問題上向印度施壓有關,這是好事,莫迪認識到和中國對抗行不通。

他指出,最近印度在與伊朗的港口合作中,遇到了伊朗用人民幣結算的要求,印度本身也有盧比國際化的需求,未來印度有可能“放行”盧比與人民幣的直接兌換,在金磚國家等框架內加強中俄印三邊的傳統合作。(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