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中國嫦娥六號完成月背採樣 因何舉世關注?

分享到:
2024-06-05 09:0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據中國國家航天局4日消息,中國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和起飛。分析指,這一人類探月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因三大因素而吸引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這是6月2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屏幕上拍攝的嫦娥六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月背的模擬動畫畫面。新華社圖片

中國國家航天局介紹,北京時間4日7時38分,嫦娥六號上升器攜帶月球樣品自月球背面起飛,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後,成功將上升器送入預定環月軌道。此前在2日至3日,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採樣,並按預定形式將珍貴的月球背面樣品封裝存放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

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智能採樣是嫦娥六號任務的核心關鍵環節之一,探測器經受住了月背高溫考驗,通過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分別採集了月球樣品,實現了多點、多樣化自動採樣。

宣沅(香港)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員宋忠平4日接受中通社採訪時表示,嫦娥六號月背採樣舉世矚目,首先在其攻克技術難關,實現人類探月工程新高度。“嫦娥六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預選著陸區,這個區域是人類從未踏足的月球表面。同時,嫦娥六號任務突破了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並在鵲橋二號中繼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採樣、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節點。這些都是新嘗試、新創新。”

宋忠平續指,嫦娥六號備受關注的另一個因素是,面對航天領域十分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嫦娥工程自主發展至今,實屬不易。“尤其是美國打造的登月計劃更是大搞‘選邊站’,試圖排斥中國並阻礙中國科技的發展。”

他介紹,中國的嫦娥五號最早是希望2017年就完成月球表面著陸,但後來不得不兩次推遲。這一是因為落月及返回工程絕非那麼簡單,二是因為該工程還需要嵌套著運載火箭工程。承載嫦娥五號、嫦娥六號使命的中國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2016年首發成功,但在2017年再次試驗時失利了,這個時間節點出了問題也就讓嫦娥五號發射計劃不得不推遲。“但好飯不怕晚,2020年,嫦娥五號不負眾望圓滿完成了任務,並且得到了寶貴的月壤,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想分的一杯羹。”

2020年12月,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宋忠平表示,嫦娥五號的圓滿完成任務,標誌著中國探月三期工程“繞、落、返”圓滿結束。嫦娥六號原本是嫦娥五號的備份探測器,“可嫦娥五號任務完成得相當漂亮,嫦娥六號作為備份探測器的任務就沒有了,於是就變成了獨立的新探測任務,從月球正面探測一步就跨入月球背面並位於南極區域”。嫦娥工程一路砥礪前行,以汗水和智慧兌現中國人的探月承諾,終於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中國國家航天局6月4日還介紹,嫦娥六號著陸器攜帶的歐空局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等國際載荷工作正常,開展了相應科學探測任務。

上月3日,嫦娥六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開啟奔月之旅。而美國太空新聞網次日就關注到,嫦娥六號任務還攜帶了來自法國、瑞典、意大利等國家的科學載荷以及一顆中國、巴基斯坦合作的立方體衛星。

宋忠平表示,中國用嫦娥六號造訪月宮的實際行動再度證明,一直期望本著和平利用太空、和平開發太空的目的和更多國家開展合作,堅決反對太空軍事化。這也是世界各國將嫦娥工程最新進展看在眼裡的第三個主要因素。(完)

【編輯:馬華】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