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黃埔百年 | 武之璋談黃埔精神:和平統一是應擔責任

分享到:
2024-05-29 09:0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8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鄭竣凱)“黃埔精神是團結一致、犧牲奮鬥的精神,因此兩岸和平統一是黃埔子弟應該擔起的責任”。談起黃埔精神,談到當前兩岸局勢兵兇戰危,“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斬釘截鐵地說。

“黃埔精神是團結一致、犧牲奮鬥的精神,因此兩岸和平統一是黃埔子弟應該擔起的責任”。談起黃埔精神,談到當前兩岸局勢兵兇戰危,“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斬釘截鐵地說。(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武之璋,台灣文學家、史學家,其父武旭如為中國國民黨黨員,曾參加辛亥革命、北伐以及抗日戰爭,在父親熏陶之下,武之璋傾注大量心血研究中國近代史,也對培養無數愛國志士的黃埔軍校有深刻了解。

認識黃埔軍校,除了父親,武之璋許多從軍的同學也對其產生影響,加上對歷史的興趣,武之璋很早就對黃埔子弟充滿佩服之情,“他們喚醒了當時的國人,讓中華民族的概念變得牢不可破”。

為了深入研究黃埔軍校,武之璋尋找大量史料,期間接觸到不少黃埔軍校內部文件資料,包括學生們的入學報到表,這些學生中部分人後來成為驍勇善戰的著名將領。武之璋將這些資料都保存在手機中,以便自己能夠隨時查閱。

“親愛精誠”是黃埔軍校的校訓,要解讀黃埔精神,武之璋認為,從校訓出發,結合黃埔子弟為追求國家統一、富強而完成的歷史任務,包括北伐、抗日戰爭等,可以體會到,黃埔精神是一種“團結一致、犧牲奮鬥的精神”。

抗日戰爭結束,近20萬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同學,僅有約2到3萬人倖存,但又迎來國共內戰,許多曾經的同學再次走上戰場,卻要兵戎相見。武之璋感歎,長時間內戰令骨肉相殘,如今意識形態差異早已淡化,也不再敵對,因此兩岸之間完全沒有敵對的必要,“兩岸往來,乃至和平統一,是黃埔子弟應該擔負的責任”。

武之璋強調,為了追求國家的統一與富強,中國人不知道付出多少鮮血,隨著時局變化,骨肉相殘的悲劇早應結束,更不應延續,因此台灣沒有任何理由勾結美國,對抗大陸。

黃埔軍校於1924年由孫中山在廣州創辦。作為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為中國提供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隨著和平時代到來,軍人是否“無用武之地”?

“除去軍事教育,黃埔軍校很注重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武之璋說,戰爭結束後,大批黃埔子弟轉業到不同行業,“有人在政界、有人在學術界,都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們以黃埔精神為榮,因此嚴格地約束自己,不得作奸犯科,希望自己成為社會的楷模。

武之璋表示,黃埔創校元老可以說是孫中山的追隨者,黃埔精神就是孫中山精神的延續,黃埔子弟的犧牲也不會被遺忘,甚至將成為中國文化的元素,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環。(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