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KOL

今日香港是創科的黃金時代——專訪港科大校長葉玉如

分享到:
2024-05-22 09:04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21日電 題:今日香港是創科的黃金時代——專訪港科大校長葉玉如

  香港中通社記者 陳卓儀

  

      “香港的創科生態圈,越來越成熟。現在做創科,我覺得是黃金時代。”近日,在清水灣畔的香港科技大學校園,葉玉如校長接受香港中通社、香港新聞網專訪,對香港建立國際創科中心的前景充滿信心。

  葉玉如在香港的中學畢業後,獲獎學金到美國升學,先在Simmons攻讀化學和生物學,之後在哈佛大學獲藥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進入生物醫藥公司,1993年回港加入科大,一直工作至今。

  2022年10月上任科大校長,葉玉如是香港首位女性公立高校校長。上任以來,她成功在不同領域招得近70名教研人才,當中很多是業界和學術界翹楚和明日之星;舉辦首屆“獨角獸日”加強科大與企業家的聯繫。作為創新教育的先驅,科大是香港首間把ChatGPT等開放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教學的高校。

  “科大是香港第一所致力推動創新創業的大學,我們培育了近1750間活躍的初創公司,還有11間上市公司。”葉玉如自豪地對記者說,作為一間研究型大學,我們對自己科研成果轉化非常有信心,是香港第一間成立技術轉移中心的大學。

  “成果轉化”,專訪中葉校長頻頻提起這四個字。從事腦科學研究數十年,葉玉如至今仍帶團隊研究阿爾茲海默症的診斷,亦希望這疾病“有藥可醫”。研究落地,是科學家的原始動力。 


  目前,科大正尋地建創新科技園。葉玉如希望由大學作為起點推動產學研聯動,讓本地初創公司立足,又能吸引國際合作企業,通過成立聯合實驗室,以中游動力幫助下游產業誕生。

  “香港有非常好的環境支持創新創業,還有國際化的獨特優勢。”葉玉如回想三十年前剛回港,那時科創公司的數目還不是這麼多,但現在的科學園,充滿活力,不單是本地公司,還有內地和國際的公司。這些企業都是被吸引來港的,他們給年輕人提供很多就業發展機會。

  對比剛回港時什麼都要從零開始,找經費、組團隊、建實驗室,葉玉如看到了如今特區政府對科創的支持前所未有,“我們的硬件、軟件、儀器各方面都非常好,其中一個原因,是特區政府投入很多資源,尤其過去的五至十年支持力度更為明顯。”

  不過,她坦言香港面臨空間不足的挑戰。“大灣區內地城市有完善產業鏈、龐大市場,可以優勢互補,發揮1+1>2的協同效應。”

  作為研究型大學,科大有意加強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融合。據葉玉如介紹,學校計劃加設“藝術與機器創造力系”,將科技與人文學科結合在一起,未來將是科大全力推動的項目。

  一個小時的訪問,葉玉如談了很多學校管理,但校長只是她的其中一個角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及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粵港澳大灣區院士聯盟發起人、妻子、母親……難以想像背後需要多大的能量。

  “我有機會可以為香港、為國家作貢獻,可以培育下一代科學家。那種滿足感,其實是很難形容的。”

  每天早晨8點前出現在辦公室,葉玉如由朝忙到晚,她說每一天都很充實,因為做著喜歡做的事情。這一切也得到團隊、家人的支援,大家目標一致。

  訪問最後,葉玉如向記者介紹了辦公桌後一張似山水潑墨的畫作,金燦燦的底色,黑色筆觸隨意潑灑,細黑線相互連接。“這是我們的大腦神經,我每天上班一看到它,就非常有動力。”葉玉如說,人的大腦就是這樣運作的,一個神經元搭著另一個,互相溝通。

  葉玉如的科研生涯,何嘗不是這樣?從一開始想將所學傳遞給年輕人,回港任教,三十年來,搭建一個又一個平台,聯繫香港、大灣區、國家、國際,培養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香港打造國際創科中心,便是這樣一點一點搭建出來。(完)

【編輯:陈卓仪】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