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質決定養生方式!中醫拆解九型體質特徵香港新聞網8月15日電(記者 黃璇) 炎炎夏日,有人不怕曬,有人走兩步就要找陰涼的地方避暑;有人吃雪糕喝冷飲什麼事都沒有,有人會為了高血糖而煩惱。再以藥物為例,有人吃了很有效、有人怎麼吃都不見效,這正是不同體質所產生的差異。 (香港新聞網製圖) 根據個體差異來進行分析和決策是中醫治病特色,也成為中醫養生的重要依據。中醫認為,明辨體質是治病與養生的第一步,唯有按照個人體質才能決定需不需要、適不適合、份量多寡與調理方法。太燥熱的人需要降火氣、怕冷的人需要做好保暖,太容易緊張焦慮的人則需要安定心神。體質雖然有與生俱來的特質,但它反映的也是當下身體的狀態,可藉由調整並取得平衡。這些個體特質,決定了人們的生活行為,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以及疾病發展過程。如《黃帝內經》所說的“平人者,不病也”,平衡的人就不會生病。 康河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鄺靖瑤介紹,有見及此,在應診時會先請患者完成“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問卷”,並以“九型體質分析”做出初步判斷。“現代人注重養生,只有辨析清楚你是哪種體質,才能相應地選擇正確的養生方式。” 填寫“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問卷”,初步判斷體質。(圖片:康河營養中心) 中醫體質學將人體分為9種類型。(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中醫體質學將人體分為9種類型,分別為:平和型、氣虛型、痰濕型、陽虛型、血瘀型、濕熱型、陰虛型、氣鬱型、特稟型。鄺靖瑤中醫師續稱,這當中,最為健康的是平和型,主要特徵是體形勻稱健壯,面色、膚色潤澤,性格好相處,對外界適應能力較強。但平和型也要避免偏食或暴飲暴食,適度運動便可達到保健身體的效果。 除了平和型之外,其他8種皆可混合存在,也就是所謂的“兼證”。鄺靖瑤中醫師解釋,人們可能不只有一種體質,而是同時夾雜2至3種體質,原因是人們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時常會發生變化,而體質也會隨之而變。 鄺靖瑤中醫師(右)表示,人們可能同時夾雜2至3種體質。(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 香港天氣潮濕、居住環境不夠通風,體內長期吸入外界所帶來的濕氣,未能排出,就會凝聚成“痰”;再加上都市人一日三餐食無定時或暴飲暴食,喜歡吃味濃油膩的食物,加重脾的負擔;如果經常熬夜、運動量太少,便容易影響脾胃化濕能力,使身體多餘的廢物以及水分無法代謝。一旦氣血津液運化失調,久而久之造成痰濕型體質。 香港天氣潮濕,都市人作息生活不定時,導致身體普遍積聚濕氣。(圖片:Unsplash) 鄺靖瑤中醫師指,痰濕型多為身形浮腫、腹部鬆軟,且多見中央肥胖(俗稱“大肚腩”),“中醫裡面都有一個講法叫做‘肥人多濕’,簡單來說,就是痰濕的積聚。濕本身是一種很難消除的物質,因此痰濕型屬於比較難醫的肥胖。如果遇到一些頑固性的痰濕型病人,我們會用射頻熱療儀輔助,加強腹部的減脂。” 濕熱型和痰濕型有些類似,濕熱體質主要由於久居濕熱帶,或因飲食不節制,飲食習慣上偏肥甘厚味、煎炸炙煿等食物,傷及脾胃,濕熱內生而造成。夏天如過度食用芒果、荔枝、榴槤這類濕熱水果,也會令濕熱型體質加重。 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保養,才是讓身體遠離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關鍵。(圖片:Unsplash) 體質也決定了疾病種類,癌症、“三高”與腸胃疾病都有特別偏愛的體質。例如痰濕型體質,就跟“三高”中的高血脂與高血糖有很大關連,而血瘀型體質最需要留意,因為按中醫的古典說法,血瘀體質的人會先瘀、後腫而成瘤。氣鬱型的人容易緊張、焦躁不安,更會氣出病。九種截然不同的體質,千百種不同的進補方式。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再保養,才是讓身體遠離疾病、恢復健康的重要關鍵。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