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專題頭條

(25年25人)中國“奔月探火”的香港功臣容啟亮:年輕人盡量追夢

分享到:
2022-06-17 12:0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6月17日電(記者   陳卓儀 李明珠“在電視上看到的月球相片,是我們的相機拍回來的,中國第一次帶回來月表土壤,那個罐也是我們做的。能够幫國家做上天的儀器,我們很光榮,這是國家的信任。”

初夏的雨天,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容啟亮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談起參與國家深空探測任務時滿滿自豪。

香港中通社圖片

專訪這天,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所在大樓,電鑽聲此起彼伏。容教授一邊介紹擴建規劃,一邊讓同事與施工團隊溝通,幾個來回,十分鐘過去,容教授靜靜等著,確保沒有傳出噪音,露出滿意笑容說“可以開始了”。

萬無一失,已經融入這位國家航天事業“香港功臣”的骨子裡。

自2010年起,香港理工大學為國家探索太空作出貢獻。2013年開始應用於“嫦娥三號”的相機指向系統、從40萬公里外帶回月壤的月表採樣及封裝裝置、2020年搭於“天問一號”的火星相機……實驗室內的一面介紹海報,是容啟亮參與國家航天發展的功績牆。

哪一次最深刻?最難忘?容啟亮的回答是“每一次”。

香港中通社圖片

他回憶到西昌看“嫦娥三號”發射,心情很興奮,但這并不是完結,回到北京等著落,等到凌晨四五點,心裡全是擔心。“飛天本身是很難的事,每天都在想怎麼解決事情,就像闖關,絞盡腦汁,確保萬無一失。”

“全中國14億人看著你,出錯了就收攤啦,裝置成功上月球了,土太硬了挖不動怎麼辦?”容啟亮招牌式的泰然笑聲背後,是國家的重任在肩,無論多少次計算、測試,都無法預測最終結果。

信任,是容啟亮多次強調的兩個字,中國深空探索全球矚目,只有香港有機會參與,“國家非常信任香港,才會交予這麼重要的任務,有能力承擔之外,這種信任是很難的。”

香港中通社圖片

航天工作步步驚心,香港有幸參與,保護設備尤其關鍵。容啟亮回憶起2019年“修例風波”理工大學淪為重災區,當時“嫦娥五號”表取採樣裝置的研發正在進行中,“我們一邊做,外面的人在搞破壞,算是托賴(運氣),學校封鎖前,預先轉移了關鍵實驗設備,沒有受影響。”

承擔國家任務的理工大學深空探測研究中心,一直都很低調,甚至沒有門牌。隨著“火星相機”被廣泛報道、月球土壤來港展出,許多香港學生開始對深空探測萌生興趣。

興趣與挑戰,正是容啟亮走進航空領域的兩個“秘訣”。

兒時的容啟亮愛好攝影,沒錢買相機便撿來木箱子回家搗鼓。“當時曬相片要去中環同文街買化學品回來配,像去藥材舖一樣,對化學、光、影都需要認識一些,不像現在的相機調配好了,反而沒有以前的樂趣了。”

香港中通社圖片

憑興趣修讀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回到香港的容啟亮并沒有走大多數工程系畢業生開廠做生意的賺錢捷徑,依然醉心科研,更與一位牙醫朋友挑戰研究“岩芯取樣器”,應用在歐洲太空總署2003年“火星快車”航天任務,這才讓國家航天團隊看到其能力。

“年輕人要盡量去追夢”,從自製相機、跨界研究航空儀器、參與國家航天工程,容啟亮從沒想過自己的作品能上天,他勉勵香港青年,“看得太近,發展不會太長遠,航天就給了我機會,看到了太空。”

香港回歸25年,容啟亮看到國家科技穩步前進,從奔月到探火,近5至10年間變化尤為明顯,未來還會探測小行星,更有機會去金星、木星。

然而,香港的腳步似乎慢了下來。最熱門的學科從電子工程變成金融、律師,年輕人似乎摸不到創科的成就感。

香港中通社圖片

“回歸之前,香港需要什麼都是去英國買,回歸初期,很多公務員還有這個想法。但因為國家發展,香港開始意識到如果一直吃老本,競爭力就沒了,在這種動力下,香港才不會向下沉。”容啟亮認為祖國的發展一直是香港的內在驅動力,祖國的市場更是香港的外在優勢。

他以英國為例,“英國有很多好的科創人才,但很多公司被美國買了,就是因為美國有更大的市場。中國內地有14億人的市場,國家給機會。”他也強調,香港的企業、社會應給予年輕人更多機會,培育本地的科創環境。

訪問最後,容啟亮向記者介紹封裝裝置,上面刻著理工大學標誌,“這個標從香港理工大學出發,飛到了月球,又飛回來。”如螺絲釘大小的不起眼標誌,是中國航天的香港勳章。(完)


【編輯:纪东】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