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魯寧:特朗普為何“服軟”?從幾個案例說起

分享到:
2025-04-24 14:59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北京時間23日到24日上午,特朗普及特朗普團隊的高官們,分別在不方場合,釋放對華關稅戰難以長久持續、願與中方坐下來簽署協議的談話,其中又以特朗普本人在多個場合的談話說得最為動聽和懇切。特朗普乃“反複無常大師”,其談話可信度存疑。

相較而言,白宮對華關稅戰牽頭人----美國財長貝森特在IMF和世界銀行閉門會議所言還比較可信。他說:  “沒人認為現狀是可持續的,都145和125(指關稅)了,所以我認為,在很近的未來,關稅對抗將有降級。”他還坦言:“我們現在是雙邊貿易禁運了,談判將很艱難,而且根本沒有開始,但雙方都認為現狀不可持續。”而美媒在報道貝森特談話的同時,紛紛披露特朗普打算對現有145%的關稅先降50%-60%。

從上周後半段開始,對華關稅戰,特朗普已先眨了眼。本周始,特朗普進一步放軟了身段。有西媒據此認定,貝森特談話可等同於直接向中方喊話:“喂,北京啊,我們想投降啦,快遞梯子過來吧!”筆者不敢那麼樂觀,但確信特朗普的確快扛不住了想下樓,希望北京能主動為他下樓架梯子。那麼,在關稅戰中越戰越勇、每個回合皆有所斬獲的中國,會無條件迎合特朗普想下樓的迫切需求麼?回答這個問題,筆者先解剖三個鮮活案例:

一,義烏小商品城

義烏小商品城,是衡量中美貿易戰和關稅戰誰勝誰負的一塊“晴雨表”,2018年之前 ,義烏小商品城全年成交額中有15%的份額是直接銷往美國的。特朗普1.0版對華關稅戰開打後,輸美商品份額遭高關稅腰斬,義烏商戶損失慘痛。7年之後,特朗普2.0版對華關稅戰來勢更加凶猛,義烏小商品城絕大多數經營商戶卻平靜如水。因為從7年前算起,義烏小商品城在省市縣三級政府商務部門支持下,開始有評估、有規劃、有組織、有調整地開闢“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中東市場、拉美市場和“南方市場”,截止去年末,義烏小商品城年度成交總額中直接輸美產品已降到2%。就這2%,還有一部分直接進了在美國可享受免稅的“海外倉”。講句不中聽的大實話,義烏小商品城絕大多數經營戶,領教了美國的反複無常之後 ,乾脆放棄了對美“貿易直營”之生意。

當然,剩餘的2%也是肉,也波及不少中小經營戶的切身利益,但從宏觀環節叙事,損失已然可控,何況,當地三級政府也未袖手旁觀,正采取各種措施對受損戶進行幫扶。

二,液化石油氣(LPG、)和液化天然氣(LNG)

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既是大眾化能源,又系重要化工原料和化工中間體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提供的數據,中國是美國LPG的第二大買家,進口量僅次於日本 。又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中國從全球進口LPG3500萬噸,其中從美國一家就進口了1800萬噸,占比超過一半。

進口美國LPG,對中方而言主要是平衡中美貿易中方順差過大以照顧美方情緒,而出口LPG到中國,對美方而言卻是剛需。作為對特朗普145%高關稅的直接回應,中國對美輸華LPG征收125%反制關稅後,多達7大船原定來華的載有美國LPG 運輸船隻能改道前往印度尋求買主,而且願意半價銷售。與此同時,同等數量改從中東國家采購的LPG運輸船隊正向中國駛來……

彭博社4月23日報道稱:“美國高關稅迫使中國買家用中東的LPG取代美國產品,對全球LPG貿易的影響正在顯現。”“在美國對所有中國商品濫施關稅、中國采取反制措施後,全球液化石油氣(LPG)市場正重新洗牌。”

彭博社還稱:“近幾周由於美國濫施關稅,美國LPG、LNG、乙烷和原油對華出口成為關注焦點。中國已停止從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對於LPG、LNG和乙烷來說,美國出口量巨大,中國對這些燃料的需求又極高,預計LPG、LNG和乙烷市場將受到最為嚴重的打擊。

筆者再補上一筆:美國大量出口中國的LPG、LNG、乙烷等開采出來後均無法長期且大量儲存,特朗普高關稅無疑是要斷了美國能源生產商的生路。

美國總統特朗普。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三,沃爾瑪等美國大商超

得益於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物流業高度便捷所賜,美國Wlamart、HomeDepot、Costco等大型連鎖商家個個都是“輕庫存”甚至於“無庫存”經營大戶,它們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都在50%以上,而中國商品價廉物美的“超級民生屬性 ”,恰恰與美國中下層社會民眾日常性“民生消費”高度匹配。特朗普高關稅實施適才二十來天,沃爾瑪等大商超倉儲被掏空了,一半的貨架空了。有美媒報道,若再拖上兩三個星期,商品短缺很可能演變為社會動蕩……

國內外均有經濟學者和研究機構發佈美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將受關稅戰重創的言論或報告。其實,這類言論和報告既可信又不能迷信,關稅戰對經濟的破壞程度數月後才能用事實來說話。但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關稅戰既有的傷害程度,美國比中國要深要重。

四,“孤立中國”已無可能

就事論事,迄今還沒有任何一個對等關稅受害國向中國轉移關稅損失,乞求特朗普網開一面。

就事論理,筆者特引用澳大利亞智庫洛伊研究所前不久發佈的一組數據:2023年,約70%的國家從中國的進口額超過了從美國的進口額。至2023年,中國已成為至少60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近乎美國的兩倍。(美國是33個經濟體的最大夥伴)。這種差距還在持續擴大。同樣根據洛伊研究所研究結果:在中國入世時,超過80%的國家與美國的雙向貿易額超過與中國的雙向貿易額。到了2018年特朗普首次對中國征稅時,這一比例已降至僅30%。2018年,139國對華貿易超美,2023年增至145國。如今全球約70%經濟體對華貿易超美,較2001年的15%大幅躍升。簡要概括之,對絕大多數國家而言,對美貿易是生意,對華貿易是生活。首先選擇生活還是生意?答案不言而喻!

五,中方多半會讓子彈再飛一會兒

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可嘆的是,國內外都有人仍然把中方的堅定立場當口號。真實現狀是,如美媒所言,即便特朗普願把對華關稅降50%-60%的許諾說到做到,那麼特朗普仍然在擺譜,因為所剩關稅85%的情況下,中美還是無法正常貿易,降也等同於白降。所見,中方的奉陪到底是基於自身物質準備和精準算計,大門敞開則先得滿足公正、對等、尊重三大條件,否則就沒得談。

鑒於中美關稅戰中方優勢還在不斷擴大和加固,大概率計,在美方拋棄一切幻想降足關稅之前,中方不可能主動為特朗普下樓架梯。6月初有6.5萬億美債要到期兌付,中方在其中占比最大,別說中方是否會新增購美債,就是中方在結清利息後是否再續原有美債?就已令特朗普團隊心驚肉跳……只有把特朗普團隊打痛,美方才有可能拿出談的誠意來。

(本文作者為資深財經、國際政治評論員魯寧,本網獲獨家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少喆】

視頻

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