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關愛隊,香港基層治理的一大亮點

分享到:
2024-08-27 14:27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治理是香港治理的一個難題,也是一個重大課題。

今年2月,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調研時深入社區,與地區人士溝通交流,並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社區客廳”。夏主任指出,區議員、地區“三會”和關愛隊成員要以實際行動詮釋愛國愛港,發揮特區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梁作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施政報告》率先提出,在香港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以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持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去年第三季,全港18區452個關愛隊全部成立,與區議會、地區“三會”一同承擔起基層治理的責任。至此,“關愛隊”三字與香港基層、與香港普邏大眾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

如今,關愛隊運行已滿一年,行政長官又緊鑼密鼓地在準備新一份《施政報告》。從筆者觀察和從各方面反饋的情況來看,關愛隊真正把關愛送到了基層市民中間,作為一個新生的社會服務體系,整合政、商、民三方資源,形成了服務市民的合力。關愛隊,這一創造發明,堪稱本港基層治理的一大亮點。

既有“涓涓愛流”,又有無疆大愛

“關愛隊是干什麼的?”一句話,關愛隊的作用體現在日常關愛的“涓涓細流”。感受最深的是社區老人、殘障人士、長期病患人士、劏房住戶和少數族裔。十八區的關愛隊成立後,挨戶探訪,詢問社區人士的需求,留下聯繫方式,隨時可以求援。簡單的家居維修和清潔,有人幫忙了;安全隱患,有人上門關注檢查了;申請和預約公共服務,有人協助了……

弱勢群體理應得到社會最多關愛。——這個道理人們廣泛認同,但要精準落地並非易事。452個關愛隊覆蓋全港,每隊8到12人,每個人聯繫一部分社區居民,情況瞭如指掌,服務更具針對性。

關愛隊的作用還體現在大災大難面前的的無疆大愛。去年夏天,颱風“泰利”、“蘇拉”及“小犬”先後襲港,得到天氣預報後,全港各區的關愛隊迅速行動起來,入戶巡查。提示安全防範措施,幫助居民加固窗戶;颱風過後,又清理倒塌的樹木和交通路牌等雜物。

今年4月10日,佐敦華豐大廈發生三級火警後,各區關愛隊在地鐵站、醫院、現場、臨時庇護中心等地協助受影響的居民和旅客,油尖旺全數20個關愛隊更是一連五日出動,動員超過200名隊員及義工,不分早晚輪流當值,有關愛隊隊員為赤腳逃生的居民購買拖鞋;在大廈解封後為居民購買臨時門鎖;在大廈昇降機未恢復運作前步行到每一層,瞭解住戶需要……

關愛,從“平常時日”到“非常時期”,讓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統領全港關愛隊伍的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透露了這一大串數字:僅去年第三季關愛隊全面啓動到今年1月底,關愛隊合共探訪超過30000個長者戶及其他有需要住戶,提供了超過7000次家居或其他支持服務,協助處理突發或緊急事故超過200次,並舉辦了超過1700項地區活動。

既解決共性難題,又解決個性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同社區、不同群體的呼聲千差萬別,怎樣滿足不同訴求?關愛隊在服務市民的過程中觀察、總結、改進工作。

有關愛隊成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每個月都會接到社區居民很多電話,他們定期分析居民訴求,篩選出帶有共性的問題,上報給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對帶有個性的問題,商討解決方案。

比如,荃灣區的馬灣關愛隊遇到的就有一個“個性難題”。馬灣島不足1平方公里,住著近2萬人。由於全島施行交通管制,島上老人就近看病只能依靠唯一一家西醫診所,馬灣關愛隊成立後籌劃中醫義診。每月第一個星期四,兩位中醫師受邀從島外前來鄉事委員會坐診。預先登記的居民們按分配時段陸續到來;有些老人行動不便,關愛隊成員就上門接送。

“共性難題”,難在發現。關愛隊在千頭萬緒中發現帶有普遍性、趨勢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報特區政府關注,並提供解決難題的建議。“個性難題”,難在化解,由於難題“小眾化”,政府資源難以照顧,需要關愛隊自己“開方”、自己“下藥”。從一年的實踐看,關愛隊在解決兩個難題上都有建樹、都有成效。

既要行政統籌,又要市場運作

行政長官李家超關於建立地區關愛隊的“設計圖”很具科學性、前瞻性,把全港十八區劃分成452個小區,並於每小區設立1隊關愛隊,每隊成員人數約8至12人,包括隊長和副隊長各1名,該區民政事務專員為區內所有關愛隊的“指揮員”。

從這樣的設計來看,452支關愛隊如同452根“毛細血管”,一頭深入肌體各個部位,一頭連接著“主動脈”,由此形成了一張“關愛網”,全覆蓋、無遺漏;同時,由民政事務專員任區內所有關愛隊的“指揮員”,行政長官和民政事務及青年局局長親自擔任“總指揮”,則把政府治理和基層治理聯通起來,確保信息暢通、力量協調、齊驅並進。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無疑是一位態度堅定、工作細緻的落實者。十八區、452支關愛隊、4500多人,服務750萬市民,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麥美娟從立法會議員“轉賽道”,首次擔任特區政府問責官員,事不避難,志不求易,知難而進。落實行政長官“設計圖”的措施可圈可點。

其一,嚴格甄選。第一階段評審負責團體資格,確保選定的團體愛國愛港,能支持和配合政府的領導,具備一定地區網絡和服務經驗,擁有跨區域動員能力,並能凝聚和尋求社會資源。第二階段為評審建議書。由通過首階段甄選的團體就小區工作提交服務建議書,進行比選,擇優選用。

其二,KPI考核。每隊關愛隊的服務期為兩年,因應小區情況,制定不同的KPI,若負責團體在兩年後不達標,會影響其下次申請關愛隊。

其三,試點先行。去年4月,南區在全港率先成立關愛隊並投入服務,為關愛隊訂立的KPI,南區關愛隊全部達標或超標。先行先試,“試”出了愛心、信心和決心。

既用好政府資源,又用好社會資源

特區政府兩年內為關愛隊的每個小隊提供80至120萬港元資助;同時,鼓勵社會力量支持關愛隊運作,包括贊助、捐贈或使用內部資源等。

去年以來,社會各界支持關愛隊的熱情很高,許多地區成立關愛發展基金。比如,“西貢區關愛發展基金”籌集善款 800 萬元,“東區各界關愛及發展基金”籌集善款1865萬元,“中西區關愛服務及小區發展基金”籌集善款超過1000萬元。

愛心人士不僅出錢亦出力。有醫護人員參與關愛隊牽頭的義診,有律師參與關愛隊牽頭的法律咨詢服務,有的士司機參與關愛隊牽頭的接送患者及殘障人士就醫,更有許許多多的義工,參與關愛隊組織的各類服務市民行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說,成立關愛隊旨在促進政府與社區之間的聯繫,為市民伸出援手,亦在凝聚社會力量共同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現在看來,這個目的初步達到了!

中央非常重視香港的基層治理,夏寶龍主任在去年和今年兩次來港調研時,都強調打通基層治理“最後一公里”。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後,夏主任在會見特區政府官員時指出,香港要“以改革實現更好發展”。

如何“更好發展”?成立地區關愛隊是香港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的改革創新之舉,是香港“更好發展”的一大縮影。事實證明,香港社會治理改革創新的空間很大,只要路子對頭、落實到位、效果明顯,既能贏得市民的點贊,又能得到中央的肯定。改革是一場“馬拉鬆”,香港需識變應變求變,透過改革令香港變得更美好!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陳水扁給柯文哲“送暖”用意如何?
哈里斯對戰特朗普 這一局誰贏了?
香港青年聯合國發聲:關於香港 這些數字足以證明一切
【通講壇】特朗普和哈里斯對決 “中間選民有點投不下去”
耿爽安理會回擊美方:停止抹黑中國,為推動停火做出切實努力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港舉行 李家超:香港在實現倡議的願景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特朗普還是哈里斯,誰當選對中國來說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