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鄭志剛:以新質生產力助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分享到:
2024-08-06 11:00 | 稿件來源:紫荊雜誌

【字號:

今年兩會,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工作報告》更將“大力推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首要任務。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將“創新”滲透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來推動國家全面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在科技產業和先進製造業上,也要在文化藝術領域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香港因獨特的歷史積澱、市場條件、制度體系,應該成為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沃土。

發展香港文化“新質生產力”

香港因獨特的歷史積澱、市場條件、制度體系,應該成為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沃土。除了在科技產業和先進製造業領域,在文化藝術領域也應積極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我們應積極開拓、創新,實踐國家賦予香港的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歷史使命。

習近平主席提出,要確保中華文化繼往開來,我們必須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句話指明了推進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方向,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

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必須通過商業上的賦能,讓文化產業持續發展。過去一年,我全情參與香港“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的工作,對這一點體會特別深刻。感謝香港特區政府信任,我自2023年開始出任香港“文化藝術盛事委員會”主席,跟社會一道,既爭取國際大型文化盛事落戶香港,也積極舉辦各種弘揚中華文化的活動,向世界展現東方之美。如之前我們舉辦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展覽,以雕塑作品和數碼技術多元呈現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金庸是全世界華人的金庸,也是世界華文文化的極好傳播者。以此為切入點,對於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是軟性的生動的範例。

發展“盛事經濟2.0”經濟模式

接二連三的盛事活動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動能,但要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並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單靠舉辦一次性大型活動的“盛事經濟1。0”模式並不足夠。未來,我們需要發展“盛事經濟2。0”模式,以香港為基地,構建一個聯通中外的中華文化知識產權(即文化IP)生態圈,建立健全市場制度,孵化更多的文化IP,全面推進中華文化的數字化、產品化、產業化、全球化。

比如,金庸的武俠小說即是文化IP,通過二次創作,可以衍生出各種文創產品,如電影、音樂、動漫、手機遊戲等,並為旅遊、教育等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發揮“一源多用”的功效,形成一條獨有的文化產業鏈,並推向海內外,全面引領中華文化IP“出海”。

在香港構建一個聯通中外的中華文化IP孵化基地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助力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建設,實現中央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的期許;二是深化文化產業的國際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落實文化及旅遊部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作為構建IP生態圈的第一步,香港可以成立一個中華文化IP交易所。IP交易過程中,需要各種專業服務,如估價、盡職調查、條文制訂、商業仲裁等,香港在這些領域擁有頂尖人才,相關標準與國際社會一致。此外,香港龐大的國際網絡、多重的文化色彩,也是企業交流互鑒的理想地方。就在今年2月,香港特區政府已出台措施,宣布籌建一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以促進知識產權貿易。我們可以此為基礎,建議內地相關機構輸出更多高質量的中華文化IP到香港,為他們尋找更多外來融資、交易、配對的機會。

在傳承與發展中增強中華文化生命力

要讓中華文化不斷展現強勁的生命力,在積極創新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好傳承工作。正如習主席強調的那樣,要把握好傳承與創新的關係,在保護中發展,在傳承中利用。

國家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截至目前已有1557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其中43項已被列入非遺名錄,數量位居世界第一。 另外,已有不少市場機構加入非遺保護傳承工作,發展勢頭良好,政府亦設有相關稅務寬免政策。

未來,為進一步調動市場積極性,鼓勵更多私營企業加入非遺保護工作,我建議有關單位設立一個官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配對平台,聯合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案保護單位、公民、企業、非營利組織、公益性社會組織等持份者,共同高效參與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該平台可發揮兩大功用:一方面,展示已鑒定的文化項目的背景、保育工作進度、資源配對需求等主要資訊,增強大眾對非遺專案的認識,同時增強保護傳承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企業和公益性組織也能通過這一平台,接觸到已認證及有資源需求的非遺專案,促進有關社會資源的精準配對。另外,我也建議有關部門可考慮以政策手段,進一步引導市場力量投入非遺的保護傳承工作,增強社會協同合作。

2018年,我成立了非營利機構“K11傳統工藝基金會”,致力於中國傳統工藝的保育和傳承;2020年,我在香港起動了一級歷史建築“皇都戲院”的修復工作,這是香港第一個由私人主導的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去年,我捐資建設新疆首個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協助保護新疆傳統音樂、舞蹈、美食、文學等。該項目正在動工,待完成後,我會把有關內容帶到香港,向大眾展現新疆的風土人情,促進兩地民心相通。

加快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全面推動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並把握好創新與傳承的關係,是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通衢。我相信,通過發展文化新質生產力,我們必定能壯大國家的文化事業,以新帶舊,以舊促新,確保中華文化發揚光大、繼往開來。(完)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鄭志剛)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陳卓儀】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