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嚴剛:勵精圖治 在灣區融合中強化創科競爭力

分享到:
2024-06-28 18:40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兩年來,新一屆特區政府在中央大力支持下,秉持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勵精圖治,在深化大灣區融合協同發展中,不斷強化創新科技實力,提升香港競爭力,為市民謀求幸福感滿足感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發展成果。

多家媒體近日的民意調查顯示,市民對特區施政與特首李家超個人的管治表現給予高度評價與充分肯定。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各界齊心合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香港未來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可期可待。

習主席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講話中明確提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習主席更明確要求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香港特區持續穩定發展,其中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一國兩制”與背靠祖國縱深復地廣袤市場,而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則為發揮這兩大優勢提供了無限的空間與可能。

兩年來,特區管治團隊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習主席的指示精神,積極推動香港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在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利益的二十三條立法完成之後,凝聚社會共識,擱置爭議,聚焦發展,先後就以創新科技驅動的北部都會區發展、河套創新科技發展、航運港口建設與發展等涉及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設八大中心的發展方向,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發展藍圖。在國家相關規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香港在推動協同發展型灣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相互合作、相互促進,互為動能,使大灣區協同合作多贏取得了長足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就體現在創科科技合作發展方面。特區政府積極配合國務院《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堅持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協同發展、堅持着眼全球配置一流科創資源。香港在深度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通過大力扶持創新科技產業,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目前,進駐科學園和數碼港的創科類4500間,其中16間已經上市、9間為獨角獸公司。

在中央的協調及特區政府的積極努力下,以河套創新科技園、香港科技園、數碼港為基地的創新科技產業發展,蔚然成型。已經或正在集聚一批香港及國際優勢學科重點實驗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頂尖企業研發中心,並已經通過粵港深港合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及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的重大創科成果。可以說,創科成果日新月異,創科產業方興未艾。香港有望成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並建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將有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深度合作,並成為國家乃至全球創新科技產業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hk_c_image.png

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中充分發揮香港“兩制”的最大優勢,在制度、機制、規則、標準等方面,突破制度性程序性桎梏,將是香港未來持續發展必須面對及聚焦的重點,革故鼎新,求變識變會變易變,創新制度革新機制,在河套兩園並舉的運作機制中推動金融等要素的合二為一;在北部都會區建設中,創新土地發展機制;在科技研發推廣中創新金融投資機制;在灣區融合發展中,創新灣區大一同市場理念;在對接國家發展規劃中,強化服務國家建設理念等等,將是特區未來施政需要關注落墨的焦點。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香港特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特區管治者勵精圖治,知難而上,這不僅僅是管治者個人揚名立萬的歷史機遇,更是愛國者治港當仁不讓的憲制責任。兩年來的管治成效確實有目共睹,但市民擁有更多滿足感幸福感獲得感的強烈願望絕不會就此完全滿足,而只會給管治者帶來更大的壓力與動力。特區管治者更應該深刻領會執政為民、為民謀利的真諦,為資本市場增添更具活力的動能,為市民個人發展打造更廣闊的社會空間,為市民創造更加美好的安居樂業生活。

(本文作者為香港立法會議員 嚴剛)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李家超:現在是香港由治及興的最好發展時機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