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高松傑: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七周年 社會發展市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分享到:
2024-06-27 11:18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還有幾天便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七周年的大喜日子,近日街頭除了出現國旗區旗和慶回歸的宣傳外,筆者在九龍見到非常有意思的旗海“團結一致拼經濟。齊心協力促發展”。香港特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在“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中曾表示,香港未來最大挑戰是來自海外的政治挑戰,筆者十分認同,隨中美角力愈演愈烈,美國用盡一切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特別是香港。除了香港和澳是“一國兩制”的偉大實踐典範,這個制度為兩地提供了高度的自治權和自由度,使得它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並融入國際社會。在祖國的支持下,港澳兩地在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了連結東西方的重要橋樑和窗口。其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和成熟的國際金融體系。這些優勢不僅使得香港成為國際交流的樞紐,也為其在國際傳播領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透過加強與內地的交流合作,香港得以將世界各地的優秀文化傳播到國內,同時也將中國的聲音傳遞得更遠、更響亮。

所以美國在“小院高牆”、“去風險,不脫鈎”的政策指導下,主要採取了諸如“限制高科技出口、限制美資投資中國、唱衰中國經濟、各種手段抹黑中國包括香港、誘導資金離開中國包括香港市場”等手段,打擊中國包括香港的經濟、金融和投資者信心。尤其是近期經常炒作抹黑香港國安法以及《基本法》第23條立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先有外國政客恐嚇說要“制裁”香港官員、法官及檢控官,再有前中國“大好友”羅奇不斷炒“香港玩完”論,以至終院海外非常任法官疑受感迫後接連請辭及揀文抹黑等,一連串頻密和横蠻的抹黑的最的,就是打擊世界對香港的信心。在美國不斷出惡招下,近期香港股市和信心明顯受到了較大打擊。筆者認為香港市民實要認清,往後的未來多年,無論香港怎樣民主也好,發展有多好,美西方也都只會一直大打“香港牌”作為打擊中國的手段來操弄針對,這是中美角力下香港的困境。筆者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居民,必須要保家衛國,有責任地、勇於亮劍駁斥美西方抹黑香港的情況。我在“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的文章中已指出過,“香港機遇處處,可助各方人才成就未來,與大灣區其它城市的合作是互利共赢,機遇無限。多個訪談中說出了很多香港的真實情況, 在去香港擁抱大灣區,不斷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過程中,經濟實現持續穩定成長,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也進一步鞏固,筆者列舉了香港七大亮點”。

(香港中通社圖片)

今年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七周年的大日子非常有意義,因為香港從“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重要一年。香港特別政府完成了重塑區議會及強化地區治理架構的工作,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七屆區議會於今年一月一日上任,在經完善的地區治理體系下展現全新面貌。全港十八區的“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也在去年第三季全面起動,與重塑後的區議會攜手推動地區發展,地區治理水平大大提升,為社區帶來新氣象。為推動地區經濟,民政事務總署和各區區議會推出多項“十八區日夜都繽紛”活動,涵蓋潮流市集、藝術展覽、美食嘉年華、傳統文化體驗等,深受市民和內地旅客歡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正式生效,標誌着香港特區完成了自一九九七年回歸以來的憲制責任和歷史使命,並為國家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讓我們能夠免除後顧之憂,全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砥礪奮進,共同創造更美好的家園。

筆者舉一些例子,近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接受訪問時表示,本屆政府成立18區關愛隊,支援地區工作,無論大廈停電、上門探訪長者、惡劣天氣善後等,均見關愛隊出動,似乎比區議員更活躍。麥美娟指,關愛隊過去一年共進行9萬次探訪長者戶或有需要人士;提供9000次家居支援服務,以及舉辦逾3000項地區活動,服務受眾多。她以今年4月華豐大廈火災事件為例,以往遇上緊急事件時,社區未必有統一、團結的動員力量,但現時區議員、關愛隊有不同分工,分派不同人員前往醫院、庇護中心等地方協助;樓宇管理也是地區治理一部份,事後要繼續跟進,聯絡法團、業主等,因此區議員發揮重要角色。

自新一屆的區議會在今年1月1日履職上任後,區議員均悉力以赴、各展所長地致力為地區、為社群服務。今屆區議會舉辦活動的效率提升很多,方式亦有所改變,18區區議會年初上任後,隨即設立“提振地區經濟專責工作小組”,舉辦地區特色活動,響應“日夜都繽紛”,成功刺激當區消費和經濟。她舉例指,年初舉行的“龍騰觀塘新春夜市”約80萬人次參加;“九龍城美食潑水‘泰’繽紛”,聯繫當區商戶營運市集,帶動近4000萬的生意額,“附近餐廳同我哋講,一晚可以做到兩、三輪客”;屯門夜市“夜屯園”亦吸引十數萬人次參加;“光劍攻殼@深水埗”創造超過千萬生意額。她強調工作小組舉辦的活動,在刺激當區消費和經濟有成效。另外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推出“同鄉文化推廣計劃”,在未來三個財政年度每年分別預留1,000萬元,今年4月正式接受申請。麥美娟指已收回約200份申請,現已批出39項申請,已用盡今年1000萬撥款總額,批出活動包括展覽、市集等。她希望透過計劃,令市民特別是年輕人可更多了解自己家鄉文化。

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筆者認為非常認同這個理念,比西方式所謂"口號式"民主有用實制得多,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為施政理念的特首李家超,轉眼上任近兩年,有媒體特意進行“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問卷調查,反應非常踴躍,獲超過1.1萬人回覆。調查結果顯示,約66%受訪市民對本屆政府上任至今工作表現感滿意,更有多達68%受訪者表示滿意特首李家超表現。22.7%受訪市民認為政府聆聽民意,之後分別是積極有為、敢於擔當,同樣佔約14%。調查顯示,受訪市民認為政府有團隊精神、應變能力高、具前瞻性者,分別約10.6%、9.9%、6.4%。至於最獲市民支持的政策或決定,以暫緩垃圾收費居首,排第二、三位分別是打擊劣質劏房及濫用公屋、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筆者見兩年以來,香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落實領導人七一重要講話“四點希望”,香港發展迎來充滿自信和活力的新局面。特區政府亦以“四點希望”帶領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更高的治理水平、更強的發展動能,推動社會各界謀發展、拚經濟,市民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所謂“打鐵還須自身硬”,當然筆者絕不是一味唱好,我們也要直認香港仍有很多改善和進步空間,特別是不能像以往依賴西方,須加大力度投入大灣區建設,深度合作,拓展“一帶一路”市場。另外就是改革過程中不免會遇上陣痛的局面,香港由回歸以來,從來都不是“風調雨順”,

而是經過一代一代人努力建設,祖國的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的香港,我們面對過很多困難和逆境成就了我們永不言敗,贏得“東方之珠”美譽的信心。“窮則求變,變則通,通則靈”,筆者從各方面客觀的數據和民調分析,均見香港只會越來越好,“只要有求 祖國必定有應”,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團結一到,迎難而上勇於求變,在祖國大力的支持下,惠港政策不斷出台,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和制度的不斷完善也對香港發展更有力保障。“一國兩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也越見突出,香港在由治及興道路上也邁入了東方之珠魅力迸發的新階段,勉勵香港青年及世界人才在大灣區(特別香港)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很快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香港特區政府會與社會各界在全港18區舉辦各式各樣的精彩活動。涵蓋公共交通、文化藝術、消閒等,筆者呼籲內地朋友來港,香港市民踴躍參與。

(本文作者為香港再出發共同發起人、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陽江市政協委員、河南省青聯港區常委 高松傑)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黃璇】

視頻

更 多
(回歸27年)西九龍高鐵站快閃音樂會 全場合唱《我和我的祖國》
走進澳門科大 探秘中國唯一一個天文與行星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
【專家看南海】日菲或將簽協定?日本打南海“算盤” 菲律賓正引狼入室
(回歸27年)李家超分享上任特首兩周年心得:責任重大,但使命光榮
說到自己的“香港媽媽” 演員湯唯淚眼汪汪
香港的成功要靠年輕一代“闖”出來
【通講壇】菲律賓操弄台海問題 能增加與中菲談判的籌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