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港人有望飛天圓夢 書寫香港“光輝歷史”

分享到:
2024-06-12 09:4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港人登月不再是夢!昨日上午,行政長官李家超第一時間發布重要新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2名載荷專家分別來自香港地區和澳門地區。

消息傳來,全港振奮!行政長官李家超是在出席行政會議前抑制不住激動、喜悅的心情,發布這一消息的。李家超自豪地表示:“香港首次有載荷專家成功入選預備航天員,寫下特區和香港人的光輝歷史!”

李家超。香港中通社圖片

李家超指出,今次選出來自香港的載荷專家正正體現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地位、凸顯國家重視香港科技發展,肯定本港創科人才的實力,以及顯示香港青年實現夢想的決心和毅力。他衷心感謝中央一直關愛香港,並給予港人參選航天員的機會。

正如行政長官所言,這是香港的“光輝歷史”,祖國的“光輝歷史”!這一重要新聞再一次證明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一國兩制”為香港特區不斷賦能,令香港同胞倍感自豪,促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加快步伐,讓“東方之珠”更加璀璨!

“一國兩制”賦能,香港參加國家任務

李家超表示:“國家航天工程是國家任務,只有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才有資格參加這項國家任務。”他說出了香港人的心裏話,也道出了“一國兩制”的真諦。

假如香港還在英國統治之下,香港居民想都不敢想,有朝一日,有機會搭乘宇宙飛船,遨遊太空。這樣說,並非武斷地認為,英國永遠不會在航天領域有所作為。不妨想一想:就算英國有能力把飛船送上月球,會把飛天的機會賜予“二等公民”香港居民嗎?

回顧英國統治香港百餘年間,在大部分時間段,英國人居住的太平山,不允許香港本地居民涉足;港英政府的中高層官員,都是清一色的英國人,香港本地居民無論多麼優秀,也晉升無望;在經濟、科技、金融、法律、文化等眾多領域,同樣等級森嚴、界限分明。直到1984年中英談判後,香港回歸祖國已成定局,末代港督考慮到延續英國在香港的影響力,才在香港進行了所謂的“政改”。

航天技術是國家的尖端科技領域,代表着國家科技實力;涉足航天領域的人員,必須經過嚴格挑選。在“一國兩制”下,國家對港澳居民和內地居民一視同仁,甚至對港澳居民更高看一眼。港澳居民既是港澳的主人,也是國家的主人,香港居民真正擺脫了“二等公民”的身份限制。香港專家入選國家航天團隊,有機會參與航天事業,這正是“一國兩制”為香港賦能的體現,正是黨中央、中央政府格外關愛香港的結果,說明香港在國家大局中的分量很重。

融入國家大局,科研合作走在前列

李家超表示,今次選出來自香港的載荷專家,凸顯了國家重視香港科技發展,肯定香港創科人才的實力。他說:“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一系列措施培育更多科研人才,全力推動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為國家科技發展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國家看重香港,香港不負國家。在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中,香港現在是參與者,也是貢獻者。一直以來,香港本地大學科研團隊多次為國家航天工程提供科技研究及儀器工具,包括探索月球和火星的航天工程。載荷專家的職責,主要是在太空完成科學試驗和研究任務,香港專家能夠入選,說明其具備完成科研任務的能力,說明香港的科研團隊的實力得到了國家認可,說明國家希望香港繼續在航天科研領域大展身手。──這恰恰是對香港的極大褒獎!

時下,人們都在說:“香港要搭乘國家發展快車”;香港專家成為國家航天團隊成員,不僅是搭乘“快車”,而是搭乘“飛船”。試想,如果沒有國家造就的“飛船”,香港在航天領域某些方面的能力無論有多強,也無緣太空。這啟示我們,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的科研能力就會化為實實在在的成就。

香港擁有5間全球百強大學和一批重點實驗室,在一些學科領域的研發能力居於世界前列;但由於轉化不足,效益不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科研應走在前列。香港完全可以與內地加強合作,用好香港在不少領域的科研優勢,與內地形成互補、互助、互動、互利的合作格局,達到“1加1大於2”的效果,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做出香港貢獻。

國家愈加強盛,港人夢想愈加廣闊

李家超表示,獲選的香港專家經過三個階段的嚴格選拔,無論在心理、生理方面經歷重重考驗,需要強大的努力、決心及毅力,是香港人的驕傲、香港青年的榜樣。

人們常說“貧窮限制了想像”。其實,不僅貧窮會限制想像,狹小地域也容易限制人們想像的空間。香港雖然比內地許多地方富裕,但香港是彈丸之地,香港青年有無數絢麗夢想,但“遨遊太空”仍遙不可及。如今,以香港專家入選國家航天團隊為標誌,“遨遊太空”的夢想不再遙遠,這將打開無數香港青年夢想的空間。未來,會有更多香港青年為這個夢想而奮鬥。

國家愈加強盛,個人夢想的空間就愈加廣闊!今天,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夢想和追求。香港是國家一分子,香港同胞和祖國內地同胞一樣,應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國家強盛的偉大榮光。只有把個人的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才會書寫精彩的人生故事。

實現夢想,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入選國家航天團隊是對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考驗,更是對意志的磨煉。香港載荷專家能夠成功入選,折射出其堅韌的意志力,敢於冒險,甘於奉獻,令人欽佩!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香港特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致辭中指出:“在新的起點上,大家要用好‘一國兩制’這一最佳制度,把‘一國兩制’的紅利最大化,使其優勢充分彰顯釋放,繪就‘一國兩制’更加豐富多彩的美麗畫卷。”

當我們欣喜地看到港人即將實現“飛天夢”時,再重溫夏寶龍的這段肺腑之言,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國兩制”是香港的最大優勢。貢獻國家,成就自我,不畏艱難,同心築夢,香港必能不斷書寫“光輝歷史”,香港未來必將風光無限!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陳偉根】

視頻

更 多
賴清德堅持“台獨” 台商苦不堪言:希望領導人對基層百姓多用心
來到大陸後,台灣青年的真實心聲
【通講壇】菲律賓“鬧海”戲碼不斷 是要試探中國海警新規底線?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讓科研能夠在現實的生活中應用
香港理大校長滕錦光:要“搶”人才 也要有舞台
聽澳門特首賀一誠談談什麼是“澳門的底氣”
從“坐一天”到“睡一覺”,香港新開通的“夕發朝至”動臥列車體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