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從五角度看中央金融工作會議

分享到:
2023-11-02 16:52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舉行。這個會議於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共召開過5次,均稱為“全國金融工作會”,此次名稱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僅從名稱的變化,就可以看出金融工作在全國“大棋局”中的地位提升。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此次會議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面對金融工作做出謀劃,會議釋放的許多訊號,值得香港關注。

1.首次提出“金融強國”

此次會議提出:“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目標”。這是首次提出“金融強國”。

中共二十大報告提到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製造強國、農業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等概念,尚未提及“金融強國”。此次首提“金融強國”,標誌着金融在國家發展的地位和作用空前提升。與此“金融強國”相關的頂層設計思路,已展現出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第一,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會議強調:“加強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今年3月公布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有兩個信息:一是設立中央金融委員會,二是組建中央金融工委。本次會議也是中央金融委、中央金融工委組建後,首次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下一步,預計還會有一些重要舉措出台。

第二,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會議強調:“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金融體系”正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現代金融體系”,中國經濟發展才能持續增長、國際競爭力才會愈來愈強。

2.高質量服務 助力高質量發展

此次會議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金融要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如何以“高質量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以下要點值得關注:

第一,“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中國貨幣政策的定調主要有5個範疇:寬鬆、適度寬鬆、穩健、適度從緊和從緊。一般來說,在經濟下行的時候,會採取“寬鬆”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在經濟上行的時候,會採取“適度從緊”和“從緊”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泡沫。現在強調“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是為了防止經濟大起大落,這也是“高質量”的題中要義。

第二,“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這段話其實指明瞭金融服務的兩大方向:一是支持有發展前景的產業,二是支持保安全底綫的產業。“好鋼用在刀刃上”,金融服務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應搞“精準滴灌”。

三是“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5篇大文章。”這其中的“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被列為重點,值得關注。隨着中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金融業如何為“銀髮經濟”提供支持?這裏面蘊藏着巨大的市場機遇。而“數字金融”的概念,應該既包括金融業服務“數字經濟”,也包括金融業自身的數字化,以提升服務水平。

3.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此次會議提出:“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會議還特別強調:“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在金融領域的開放一直比較謹慎,這是由中國特殊的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規模巨大、地區發展不平衡、市場監管體系不完善,若冒然放開金融市場,就會造成巨大的金融風險。這一次提到“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但前面加了一個詞“穩步”。這表明兩點:一是開放的大方向是明確的,也是堅定不移的;二是開放的節奏是“循序漸進式”的。所謂“金融高水平開放”,並非突出“快”字,而是以“穩”字當頭。

吃透了以上信息的深刻含義,就可以預見,下一步“金融高水平開放”發力點大致有3:完善“准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優化營商環境;提升金融管理能力。總之,採取的所有措施,既要讓資本進得來、用得好,又要防止國際“金融大鱷”擾亂中國資本市場。

在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中,香港可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貨幣自由進出,在金融監管上有一套成熟的機制,可以為國家當好“參謀”。另一方面,香港可幫助內地資本走出去,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成為國家金融開放的“雙向通”。

4.全面加強金融監管

此次會議提出:“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為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嚴格執法、敢於亮劍,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會議要求明確了幾個主要風險點:一是中小金融機構風險;二是地方債務風險;三是房地產金融風險;四是滙率風險。

恒大“爆雷”後,房地產金融風險成為民眾關注度最高的風險。過往的金融監管在房地產領域失靈,說明改進金融監管的空間很大。此次會議對於房地產的表述有很多新提法,提及了房企主體監管、房企資金監管、宏觀審慎管理要完善、嚴管金融風險三跨傳導等。這預示着,中國的房地產行業將迎來“史上最嚴監管”的時代,高層的意圖非常清楚,房地產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產業,不能“熄火”,但房地產也是極易引發金融風險的高危產業,必須在強力監管下運行。

全面加強金融監管,預示着今後會事先“排雷”,而不會坐等“爆雷”,金融領域的生態環境會大大改善。

5.防範化解地方債務

此次會議提出:“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

時下,地方債務負擔沉重已成為制約發展的“攔路虎”。統計數據顯示,地方政府債務餘額大約40萬億(人民幣,下同),而中國國債餘額大約28萬億。兩相比較,中央政府的債務壓力較小,中央政府幫助地方政府度過難關,已成為當務之急。最近,中央財政安排在今年第四季增發國債1萬億元,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板。這就是幫助地方政府的解困辦法之一。

以“臨時突擊”的方式解難題屬不得已而為之。這次會議提出的“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很有深意。這個機制怎麼建?地方債務風險怎麼“防”、怎麼“化”?相信此次會議後,將有一整套的制度出台。啃下這根“硬骨頭”不容易,但只要開始“啃”,而且是從制度上下手,就值得期待。當地方債務不再是各地沉重的包袱,中國經濟發展的“高質量”成色更足。

綜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釋放的信息,可以概括為:增動力,防風險,去包袱,謀未來。這將有利於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在金融強國建設中發揮獨特作用,也會從金融強國、從內地的高質量發展中受益。關注這次會議的重要信息,發掘香港發展的機遇,這應該是香港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