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夏寶龍在港考察 可以看到什麼?

分享到:
2023-04-15 14:24 | 稿件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字號: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前天抵港,進行為期6天的考察,並出席明日特區政府舉辦的香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開幕典禮。

這是夏寶龍執掌港澳工作3年多來,首次專程來港考察,也是中共二十大和全國兩會之後,最高級別的中央領導來港考察。他來香港的最大目的,就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去年七一視察香港重要講話精神。作為中央港澳政策的主要“操盤手”,夏寶龍在港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對於中央治港策略的制定都有較大影響力,那麼,夏寶龍此行可以看到什麼呢?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見證李家超政府 全力“拼經濟”

最近,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出“英雄帖”,歡迎各界在未來兩個月內就引入公司遷冊制度提出建議,協助政府訂立便捷有效機制。這是繼特區政府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後又一個大動作,引入公司遷冊制度,可以吸引大批非香港企業遷冊來港發展。

不久前,勞工及福利局公布,截至今年2月底,“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收到超過14000份申請,已批核9600多份,其中超過半數的申請人在30歲以下。

再往前追溯,特區政府宣布免費贈送50萬張機票,吸引國內外遊客來港;李家超率團對中東進行了為期8天的訪問,簽下了多項合作協議,並爭取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商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到香港上市;還有,特區政府不斷有官員“走出去”說好“香港故事”,吸引多個領域的國際活動來港舉辦。

搶企業、搶人才、搶遊客、搶國際活動的主辦權……這一連串的動作表明,在發展經濟方面,本屆特區政府比以往任何一屆都積極主動。李家超就任行政長官時,有人曾以“武官”定義他,並輔以“警察治港”的標籤,但從疫後幾個月的情形看,李家超對經濟發展的熱忱和熟悉程度出人預料。

中央一直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有為,把“有為政府”與“高效市場”結合起來,積極主動地謀劃經濟發展,而不是簡單地當“守夜人”。夏寶龍此次來港考察,可以親眼看到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全力以赴“拼經濟”的不錯表現。

投資者對港法治信心 漸恢復

最近,一項由香港美國商會進行的調查出爐,顯示62%的受訪者認為,國安法實施後,他們公司在香港的營運沒有負面影響。這個調查結果與某些人對香港法治的指摘,形成鮮明對比,說明投資者對香港的法治信心漸漸恢復。

這項調查還顯示,許多受訪者認為,影響他們投資信心的不是香港國安法,而是美國對香港的制裁。這些制裁增加了商業活動的不確定性,一些企業擔心成為制裁對象而選擇離開。

還有一個事情,可以印證人們對香港的法治信心:上月26日至今,香港已舉行13場公眾集會或遊行,13場集會遊行均獲警方發出“不反對通知書”,在和諧有序的情況下進行。這個事實將“國安法剝奪港人集會、示威、遊行權利”的說法一舉擊穿。

事實上,過去3年間,警方之所以沒有批准集會遊行,最初是因為“修例風波”,短期內“矯枉過正”,有利於局勢好轉;後來是因為疫情爆發,公眾集會遊行與“限聚令”衝突;現在疫消雲散、風平浪靜,集會遊行重現街頭,只要參與遊行的市民遵守法律,理性表達訴求,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權利,警方並不會強加限制。

關愛青年 連串舉措紓困解難

夏寶龍此次來港考察,可以親身感受到香港“戾氣消散,和氣升騰”的氛圍,這也是中央希望看到的積極變化。

前不久,銅鑼灣青年宿舍“BeLIVING Youth Hub”揭幕,這是本港首個“將酒店和旅館轉作青年宿舍用途的資助計劃”項目,現在收到300個申請,已有申請者入住。

香港房價連續多年高居全球第一,一般人不吃不喝至少18年才能買下一個蝸居,若沒有家庭支持,年輕人基本上置業無望。李家超在去年公布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擴大青年宿舍計劃,鼓勵非政府機構租用合適酒店及旅館,將房間改為青年宿舍,目標是5年內提供3,000個宿位。這些宿舍一般情況是:距離港鐵站較近,月租最低,適合一至兩名年輕人入住。

還有一件事值得關注:廣東省事業單位開展新一輪招聘工作,其中大灣區內地9市提供4200多個職位,涵蓋教育、文化、衞生、科技、道路建設等領域,歡迎港澳青年報考。內地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較香港低,這也是為港青紓困解難的一條路徑。

青年代表着未來,“修例風波”期間,一些年輕人變身為“蒙面黑衣暴徒”,背後既有他人操縱,也有心中對社會的不滿需要發洩。除了極少數人是被“港獨”思想洗腦外,絕大多數人都是感覺自己被遺忘。港青變成“廢青”,是一個必須關注的社會問題。

夏寶龍此次來港考察會感受到,全社會漸漸形成關愛青年成長的好氛圍,大家千方百計為青年找出路,這個變化令人欣慰!

國際資本“避風入港” 證港安全

最近,美國矽谷銀行破產引發的金融振盪還在持續,逃離歐美的資本很大一部分流入了香港和新加坡,這說明香港是“安全港”。

如何引導更多的國際資本“避風入港”?特區政府上月24日發表《有關香港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的政策宣言》,推出8項措施,為家族財富擁有者落戶香港提供更有利的配套和服務,包括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提供稅務寬減、成立香港財富傳承學院、推廣機場的藝術品貯存設施、發展香港成為慈善中心等。

世界銀行上月底首次在香港發行總額3.5億美元的保險相連證券,為智利未來3年與地震風險有關的損失提供保障。業內人士認為,這是香港發展國際領先風險管理中心的重要里程碑。

香港既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環球風險管理中心和區域保險樞紐,把保險市場和資本市場打通,用好兩大資源,有利於化解巨災風險,有助香港打造“安全港”,做大本港金融業。

順勢而為,做大優勢,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將會更加穩固,夏寶龍此行考察將會看到,香港不僅是“自由港”,也是“安全港”。

上周一(3日),由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親自帶隊,一批香港師生到廣州執信中學交流。按計劃,今年4至8月共有4.5萬名香港學生赴內地考察學習,涉及22條綫路約460個團。首個教師內地學習團也於周二(11日)前往廣州,學習團由中學、小學及特殊學校新入職老師約100人組成。

香港教育界是“修例風波”的重災區,根本原因在於國民教育的缺失,沒有統一的通識教材,缺少合格且穩定的通識科教師。香港師生赴內地學習交流漸成風氣,這是一個重大轉變,有助於了解內地,樹牢國家觀念。

粵港互動增 灣區建設熱度升

近日,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啟用,該院區處於大灣區核心地帶,不僅造福廣東居民,也將成為內地港澳人士的試點醫院,所以有“大灣區醫院”之稱。

目前在粵港人逾50萬,未來這個數目還會持續增加,南沙院區啟用解決了在粵港人“看病難”的問題。另外,中央去年推出“港澳藥械通”政策,香港的藥品及醫療器械可以北上,港大深圳醫院及中山大學一醫都是指定醫療機構之一,南沙院區今後也有望納入名單。

粵港之間的互動,不限於教育和醫療,今年初通關以來,各個領域的互動交流都日益頻繁,預示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提速,香港的主動性在增加。大灣區建設是中央關注的重點之一,在香港,夏寶龍應該可以感受到大灣區建設的熱度在提升。

3年來,香港在變,有些變化雖有瑕疵,但大方向是對的。香港走出了“泛政治化”的泥潭,一心一意聚焦發展,全神貫注改善民生,夏寶龍此行完全可以看到這一點。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