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理性看待港金融中心排名 “融通”潛力巨

分享到:
2023-03-27 11:44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上周四(23日)聯合發布第33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總排名維持全球第4位。本期報告評估全球120個金融中心,綜合得分為:紐約760分、倫敦731分、新加坡723分、香港722分。自2007年起,《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於每年3月和9月發布。去年3月發布的第31期報告,香港為第3位,新加坡為第4位;去年9月公布的第32期報告,則顯示新加坡超越香港。

資料圖片

港星同一量級 毋須糾結位次

特區政府發言人日前指出,香港在營商環境、基礎設施、金融業發展水平、聲譽和綜合等4方面的排名,均較上一期上升兩位,充分反映香港作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實力與優勢。與上一期報告一樣,相對其他主要金融中心金融從業員對所屬城市的展望,本地從業員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未來競爭力最充滿信心。

當局所言有一定道理,香港與新加坡僅1分之差,似乎不分伯仲,然而我們綜合分析香港金融業的優勢和不足,客觀理性地看待這個結果。

除了紐約和倫敦之外,國際金融中心的第三、第四把交椅,長期由香港和新加坡輪流“坐莊”,反映兩者屬同一量級,差距並不大,因此對於香港連續兩期落後於新加坡,不必過於糾結。

港具獨特角色 連通內地海外

從金融規模來看,新加坡的銀行業總資產為2.8萬億美元,香港的銀行業資產總額為2.3萬億美元;香港的股票市場市值為3.9萬億美元,新加坡為7,000億美元;香港的債券市場發行量為3,230億美元,新加坡為1,130億美元;香港的外滙市場平均每日交易量為7,829億美元,新加坡為6,600億美元。從這些主要金融數據看,除了銀行業總資產外,其餘指標香港都大幅領先。

其實香港和新加坡各有優勢,在外滙方面,新加坡在服務於多幣種東盟地區,具有先天的優勢,而香港則是全球主要美元交易中心之一;同時,香港還有一個優勢是新加坡沒有的,就是香港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截至去年年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接近1萬億元。

矽谷銀行破產和瑞信“踩雷”,導致大量資金逃離美國和歐洲,市場傳言歐美數千億美元資金湧入香港和新加坡。據悉,近來本港許多銀行都在延長服務時間,承接流入資金的業務,但據業內人士透露,雖有“一定規模”資金流入,但並沒有市場傳言的那麼多。不管怎麼說,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安全是令人信賴的。

在資產及財富管理方面,香港的底子不錯,截至2021年底,在港管理的資產達到4.5萬億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境外資金。

新加坡勢頭也很猛,據統計,2019年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比上一年增長15.7%,2020年增長17%,增速已經快於“世界的銀行”瑞士,而2021年亦比上一年增長16.4%。根據數據分析公司Handshakes的數據,新加坡家族理財辦公室的數量已從2020年的約221家,增至2022年的約1,500家。

美國中小銀行及瑞信流動性問題,引起投資者及客戶對資金安全的擔憂,資金逃離歐美。從目前態勢來看,華人資金更多地流向香港,非華人資本則更多流向新加坡,新加坡吸引“外逃”的歐美資金,似乎更勝一籌。

國際金融中心的排名當然重要,但排名更多反映的是表象;也有人認為,市場交投量、金融機構數量等指標,是衡量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關鍵指標。這些指標固然重要,但必須明白,“國際金融中心”的內涵是“國際層面資金融通滙聚的地方”,如果不考慮“國際資金融通”功能,就背離了“國際金融中心”的本義。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最大功能是內地與海外的資金融通。香港與內地有很多金融領域的互聯互通安排,包括滬港通、深港通、理財通、債券通等,發揮好“資金融通”功能,才是香港的最大潛力和優勢所在。

如今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全國兩會確定了5%左右的經濟增速,這個增速是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兩倍以上;如果今後10年基本上按這個速度增長,對香港金融業巨大的帶動力可想而知。

發揮資金融通功能 做大做強

從現在的發展態勢看,內地資本項目在中短期不會完全開放,這也使香港和上海等內地城市可以錯位競爭。在促進“內循環”方面,上海可發揮重要作用,內地投資者和融資者的結合,通常會選擇上海;在促進“外循環”方面,香港可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內地投資者要走向國際市場、外資要進入內地市場,則會選擇香港這個便捷通道。

環顧全球,只有香港能夠扮演內地與海外之間資金融通的角色。海外投資者未必會了解內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香港是實行普通法制度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熟悉香港的規矩,香港是內地與海外投資者、集資者碰頭的最佳地,香港應在這方面多下一番功夫,把“融通”功能做大做強。

疫情結束之後,香港與內地、海外均恢復了聯繫,國家對香港金融業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

去年12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中東,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今年2月,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問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推介香港優勢;最近,沙特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正在商議赴香港上市,據一些銀行家估計,其上市規模可能以百億美元計。這是大國外交帶來的金融紅利,而這僅是大國外交惠及香港的其中一個事例。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息是,國家還出台了一些新規,對於中國內地企業在海外上市提高了門檻,引導更多企業在香港和國內上市,給香港金融業帶來更多機會。

港深金融高水平合作 添機遇

從中長期看,中央發布《關於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簡稱“前海金融30條”),推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措施,進一步加強港深金融市場的對接和高水平合作。前海成為整個內地金融改革的“試驗田”,未來如果能把這些改革創新措施逐一落實,將給香港金融業帶來更多機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曾表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非常激烈,香港對標的是紐約、倫敦這樣的城市,並且信心滿滿,他列舉了香港的幾個優勢:第一,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香港金融業的巨大發展潛能,是新加坡等地沒有辦法比的;第二,人民幣國際化是國家政策,也是國際社會的期待,打造離岸人民幣中心,對香港金融業拉動很大;第三,香港在股票市場首次公開募股(IPO)等方面做得比較好,且不斷創新;第四,國際基金投進內地市場的資金比例還是太小。按照中國的經濟體量,他們投資增加10倍也不夠,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潛力很大。

每次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出爐,本港人士都喜歡與新加坡作比較,其實不必老是盯着新加坡,而應對標紐約、倫敦,更應盯着國際經濟大局和內地提供的機遇,有這樣的大視野、大格局,才能把金融業做好。

(本文作者為 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屠海鳴)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張琦】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