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屠海鳴:透過“0+3”防疫新規看到什麽?

分享到:
2022-09-27 20:42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昨日,香港防疫新規正式生效,極大多數市民普遍感到鬆了一口氣,特別是心急如焚的工商界,終於可以與外界暢通聯繫,高興不已。

疫情爆發兩年多來,香港與內地、與海外的聯繫受阻,疫情反復無常,防控措施時緊時鬆,民眾苦不堪言。

近來,新冠肺炎病毒的危害減弱、香港接種率提高,全球多數國家放寬防疫政策,特別是香港近鄰新加坡、日本、韓國、泰國等相繼取消幾乎所有的邊境限制措施。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也表示,世界正處於結束新冠大流行的最有利位置。

最近兩個多月,香港社會上呼籲疫情防控“鬆綁”的呼聲愈來愈高。曾有不少人建議隔離安排由“3+4”改為“0+7”。政府步子邁得更大,直接把“3+4”改為“0+3”,出乎人們的預料。

那麽,透過“0+3”可以看出什麽呢?

“0+3”超出社會預期

自從李家超當選行政長官後,有人總是擔心“武官”當政,不能靈活應變。持這種看法的人有兩個思維誤區:

第一,“文官”、“武官”還是清朝以前的說法,把李家超定位“武官”,其思維還停留在百年前。

資料圖片

第二,紀律部隊出身並不意味著就是“一介武夫”,況且,李家超從警期間屢破大案,曾被譽為“辣手神探”,沒有足夠智慧,豈能有此業績?

而且,李家超身邊的“大員”陳國基、陳茂波、鄧炳強等人能“文”能“武”,幹起事來,思路清晰、乾淨利落,社會評價不錯。

“0+3”新規,超出了社會預期。這至少說明兩點:

第一,李家超的施政作風務實貼地。香港最大的優勢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由於疫情的影響,香港與海外、與內地長期隔絕,令香港的優勢無法發揮,“連接器”、“超級聯絡人”的優勢作用衰減,一些發展機會被其他地方搶去,這是眼前最嚴峻的問題,李家超當然看得清形勢。

第二、李家超行事周密。新規共4個便利來港新措施,包括:海外及中國台灣入境隔離安排改為“0+3”、登機前48小時的核酸報告以快測取代、取消未接種疫苗市民不能來港的限制、“來港易”及“回港易”不設限額,適用於內地及澳門所有地區。

4條措施的重點是“0+3”新規。機場入境隔離安排由“3+4”改為“0+3”,即入境後,只需家居醫學監察3日,期間檢測呈陰性便可上班、上學,但不能進入食肆。可以看出,防疫新政的制定,是經過反復權衡的,能放寬的盡量放寬。

防疫“鬆綁”能邁出大步,這令人產生許多聯想。香港的經濟民生難題不少,破解許多難題需要跳出原有的思維模式,需要更大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執行力。

下一步,特區政府能不能出台突破性的政策呢?令人充滿期待!

防疫政策調整是香港自主決策

關於香港能不能放寬防疫政策?總有人猜測取決於中央的態度。其實,這種猜測是毫無根據的。

中央早已明確,特區政府要扛起抗疫的主體責任。即便是在第五波疫情剛剛爆發那樣嚴峻的時刻,中央也是應特區政府請求後,出手援港抗疫,並沒有越俎代庖。

當時,儘管要求香港進行全民核酸檢測的呼聲不小,但香港最終沒有那樣做,而是採取了與內地不同的抗疫方式。

針對防疫政策的調整,9月20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在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提問時表示:“我注意到,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後多次強調,接軌世界與和內地通關並不矛盾。特區政府做的這些調整無可厚非,也不需要去過度解讀。”

有人認為,特區政府事事都要聽從中央指令,這完全是一種誤讀。中央一直尊重“兩制”之別,抗疫屬於香港特區內部事務,是特區政府的職責所在,當然由特區政府負責,中央政府沒有必要替特區政府決策。

不妨再把香港過往的大事梳理一番就會發現,凡是涉及觸犯“一國”原則的事情,中央堅決反對,毫不含糊;凡是涉及香港內部事務,中央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這已經是一條規律。

此次“0+3”政策出台,是特區政府審時度勢,精準把握“放鬆”的力度和節奏,的確沒有必要做過度解讀。

“鬆綁”之後路更長

防疫政策“鬆綁”了,但不意味著什麽管控措施都可以徹底放開。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對疫情全球大流行結束表示樂觀的同時,也提醒說:“我們還在隧道裡”,“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隧道裡依然黑暗,一不小心,我們就會被隧道裡的許多障礙物給絆倒。”

對於特區政府來說,未來的工作並不輕鬆。理由有二:

第一,防疫仍然不能鬆勁。疫苗通行證、“安心出行”等舉措仍需要繼續維持;長者和兒童的接種率仍需要提高;在防疫政策訂明的場所,市民仍需要繼續戴口罩;對破壞抗疫的行為,政府仍需要繼續執法。

同時,筆者留意到,日本、新加坡等地推動復常走在香港前面,對密接者高效追蹤,至今沒有放棄;這也提醒香港,追蹤密接者不能放鬆。

第二,走出經濟衰退期須再出實招。最近半年來,投資者撤資、人才流失、中小企業倒閉、打工仔失業和減薪的狀況日趨嚴重,政府出台了發放電子消費券等多項紓困措施,但這不是長久之策。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表示,香港財政儲備已跌至8000億港元邊緣。這意味著政府的“工具箱”裡無多少“工具”可用。加之,全球經濟形勢並不樂觀,香港經濟復甦之路會很艱難。如何讓資本和人才留下來?讓企業活下去?讓打工仔的滿意度升起來?政府還須想辦法、出實招。

今日治港之難,重心已經不在一個“治”字上,而是一個“興”字上。如果說,“由亂到治”主要是中央的主導;那麽,“由治及興”則主要靠香港自己努力,任重而道遠!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論及“愛國者治港”時,為愛國者畫了個像,明確了“五個善於”和“五有”的標準。

透過“0+3”防疫新規,可以看出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善於破解民生難題,符合以上標準,如果下一步能繼續做好“由治及興”的大文章,則會贏得市民更大信賴。

(作者屠海鳴,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編輯:李泺】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