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來論】梁志祥:不在疲勞中休戰 堅持才能成功

分享到:
2022-04-02 11:4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一連數天,香港每日染疫人數下降。亞博、方艙的醫療工作持續完善,有網民在方艙醫院拍到“天空之鏡”,引發網上“猜”方艙熱議,紓緩了緊繃的城市神經。染病有得醫,在家有物資,港人心情大致回復了平靜。

抛開疫情,港人此刻更擔憂飯碗。市面人流上升,筆者身邊 WFH 的親友陸續收到指令,下周要“上班”了。獅子山精神就是拼摶,有手有腳餓不死,不讓香港人拼摶可能比坐着等運到更難頂。政府公佈 4 21 日起分三階段解除大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頻密的交通與人際接觸增加,無疑又提升了疫情反彈的機率。市民除了繼續戴口罩,接種疫苗是防疫抗疫的必要手段。

(香港中通社圖片)

 

接種疫苗方面,香港要提升至全民責任層面。除少數不適宜接種人士外,不接種者就要承擔相應的後果,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例如當染疫入院,要付較多的醫療費用;政府公務員、政府資助機構員工,接種與否要與職位存留掛鈎。承擔責任能起約制個人私慾的效果,這是鐵的定律。政策保護了大多數人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接種疫苗已非僅關乎個人權益,在公共衞生安全的大局下,人人都要負起這份公民責任。

第五波疫情震撼彈過後,現階段要為未來疫情再反撲做好準備。不在抗疫疲勞中休戰,堅持到底才能成功。連續兩周,深圳、上海相繼“封”起來。中國雙城給全世界展示了“封”的不同定義,不同可能性。香港人以靈活醒目見稱,認真看、認真想的話,應該會有所啟發。


(作者梁志祥為全國政協委員 新界社團聯會會長)

【編輯:蔡志東】

視頻

更 多
中通社專訪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政府與青年的溝通越来越緊密
港科大研全球最小手術機器人 未來的“醫生好幫手”
香港特區救援隊緬甸救災返港 李家超點讚:你們是全港市民的驕傲
大學裡的這間RISC-V實驗室 能否為香港的芯片產業帶來新轉機?
過癮又安全的VR拳击遊戲颠覆电竞赛场 自動跟隨的飛行相機將重新定義自拍
【通講壇】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再加徵50%關稅 專家:這沒什麼太大區別了
【通視街採】全球股市崩盤 香港股民怒罵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