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評論 ->來論

綜述:香港中文教學“分家”變相成職業語文訓練

分享到:
2021-12-16 09:16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2月15日電 題:香港中文教學“分家”變相成職業語文訓練

       香港中通社記者 崔靜雯

       近日,香港考評局詳細羅列了2021年DSE(香港高考)中文寫作卷的常見錯誤,諸如“我的眼淚馬不停蹄地流下來”這種離譜的錯誤,讓人不得不反思港人學習中文的方法是否有改進之處。

      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香島中學校長、香港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接受香港中通社訪時表示,這些問題其實年深月久,其中“口語入文”及“配詞不當”的問題最為嚴重。

圖為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 攝

      這些高考試卷中出現錯漏百出的文字用法,也讓人對香港的中文教學感到好奇。

      與內地、灣的中文教學相比,香港特色是語文與文學“分家”。其中,中文科是必修科;文學及中國文學則是選修科。換言之,若要詳細對文章的藝術鑒賞,就要上文學課。

    “中文科的學習方法,造成學生撇開了對語文、藝術的賞析學語言,並沒有培養應用能力。”鄧飛說,香港語文的教育強調將語言和文學賞析嚴格分開,這是種變相的職業語文訓練。

      考核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中國語文考試,長年被坊間戲稱為“死亡之卷”,香港考生對中文的畏懼可見斑。

      香港學生中文水平不僅普遍較低,而且相比內地及灣,香港學生中文水平兩極分化嚴重,甚至變為種獨特的“貧富懸殊”現象,到底問題出現在哪裏?鄧飛分析,香港閱讀氛圍並不濃烈,導致青少年對語文的興趣與敏感度下降,甚至產生抗拒的情緒,以及是香港中文教育方式有問題。

      此外,文言文教學的缺失也讓香港學生難以了解中文之美。

      根據考評局的《中國語文評核大綱》,文言文部分占中文科考試總成績的比重只有7.2%,因此有教師和學生視如“雞肋”。學生可能在權衡“投資回報率”後幹脆放棄學習,教師也未必願意增加課時。

     “若不教文言文,就缺少了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也缺乏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承載和傳承。”鄧飛直言,中國傳統文化裏充滿了深情,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人倫觀;詩詞歌賦,沒有情感就寫不出唐詩宋詞。

     當語文學習被分為二,應試需求令語文的語言性能凸顯,味追求“應試功利性”的考生們,和中文字裏行間蘊含的“深情”漸行漸遠。改變香港中文教育的現狀,該從何下手?

    “不要用剝皮拆骨的方法學語文,我們要改革!”鄧飛直言,教中國語文傳統的方法可以更靈活。例如教成語,個成語配對個小故事,個小故事配對幅圖畫,學生就能更加理解當中的含義。他鼓勵,社會上多舉辦閱讀比賽,如“十本好書推介”,讓社會上多存在些閱讀風氣。

     鄧飛是選委界別的參選人,立法會選舉各界別參選名單,請參閱選舉網站

https://www.elections.gov.hk/legco2021/chi/introduction.html。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落馬洲河套區再添“新成員”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開幕
專訪香港廉政專員胡英明:打擊貪污對於國家安全非常重要
讓沙特企業來港上市 只需做一件事!港交所前行政總裁李小加提出建議
美國要搞“中國特色的美國資本主義”?李小加:大浪來時美國這艘船會先顛覆
50年廉署咖啡的新內涵 香港廉政專員親身上陣煮咖啡
國際問題專家:特朗普上台後對華制裁恐持續 但中美關係的未來不完全由美國決定
葉劉淑儀:外界要求“釋放黎智英”是對香港司法制度的粗暴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