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克里二度訪華 能為中美關係帶來“新氣候”嗎?香港中通社8月31日電 題:克里二度訪華 能為中美關係帶來“新氣候”嗎? 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 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8月31日至9月3日訪華,期間將與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天津舉行會談。這是克里繼4月上海之行後,今年第二次訪華。不過當前中美關係整體氛圍比較冷淡,學者對克里此次訪華之行的成果並不樂觀。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消息指出,中美氣候特使將在天津的會談中,就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等交換意見。美國國務院官網消息稱,在天津,克里將繼續討論4月17日《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所述的氣候危機的關鍵方面。 在中美關係持續僵化之際,克里時隔四月再次訪華有何意義?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王鵬8月31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直言,克里此次訪華真正的戰略意圖,或者說有可能實現的,是助力拜登政府的執政基礎。目前因為阿富汗局勢和備受攻擊的基建計畫等問題,拜登面臨內外壓力,迫切需要和中國採取一些合作。而現在中美能合作的經貿議題,已被美國高度安全化,無法“就生意談生意”,中美之間似乎只剩下氣候和環境問題,還不至於讓雙方“拍桌子”。 王鵬指出,克里此行可能實際達到的目的,就是傳遞一個中美關係看似轉圜而非再次緊繃的信號。“能不能談成實際的結果無所謂,只要全球媒體看到中美高層坐在一起談,最終發表聯合聲明,或者各自發表一個不攻擊對方,比較中性甚至偏好意的言論,那麼對拜登政府就是大利好。” 因此,王鵬認爲,對克里訪華成果不是特別樂觀,也不指望中美此次會就氣候問題開展積極的、熱烈的務實合作。 關於克里此行的具體議題,據CNN的報導,克里此行是要說服中國加快實現中國所說的碳中和目標的速度,減少火力發電。在當前情勢下,克里想說服中國作出具體減排新承諾的前景是否樂觀? 王鵬直言:“不樂觀。中國政府確實需要推動能源轉型,但中國一定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國家發展階段、人民訴求,同時考慮國際公益,綜合考量出來的一套方案,然後分階段減少燃煤能源的份額。如果克里強壓,本來一個科學、技術、環保的話語,就被他政治化了,變成了中美政治对抗的語境。到這一步,即使中國想做那些本來就是计划内要做的事情,在克里公開施壓的情況下,中國也不能做,否則就變成了“中國屈服於外部壓力”,這是中國政府和中國老百姓都不會答應的。 氣候變化會成為未來一段時間中美兩國合作空間最大的領域嗎? 王鵬強調,國際社會也不必因為中美存在分歧與“戰略競爭”,就對兩國在氣候環境合作失去信心。即便在特朗普時期,中美在安全、價值觀等層面存在分歧,卻仍然能夠在生態、環境和氣候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並取得一定成效。另外,氣候問題作為雙方保持對話溝通的渠道,未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美走向“正和競爭”,而非“零和博弈”。 “不過,指望氣候合作帶動或改善中美戰略僵局是不现实的。”王鵬分析指出:第一,氣候、經貿等“低政治”層面的合作,無法逆轉政治、安全等“高政治”層面的對抗;第二,美國對華戰略打壓既源於中美在國際體系‘結構’中的位置變化,也源於美國對中國未來發展方向,及其對美國主導國際秩序所可能產生“威脅”的研判。這些都無法因中美氣候問題合作而改變。 在王鵬看來,比較务实的做法是讓氣候合作儘量不受戰略對抗的負面影響。“在商言商”,就气候論气候,這恐怕是當前狀態下推動中美互利合作的最可行辦法。(完) 【編輯:lingyuhu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