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默克爾反對“集團式冷戰” 打亂拜登結盟抗中戰略?香港中通社1月27日電 題:默克爾反對“集團式冷戰” 打亂拜登結盟抗中戰略? 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在 “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發表《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演講後,德國總理默克爾26日作出呼應,對習近平的演講表示認同,並且強調希望避免建立“集團式冷戰”。學者指出,默克爾表態顯示歐洲希望獨立於中美之間,發表自己的主張,體現戰略自主。 默克爾26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演講時,對習近平呼籲多邊主義的演講表示認同,稱:“中國領導人昨天發表了講話,他和我都同意這一點。我們都註意到對多邊主義存在需求。”同時,她還反對中美對峙當中的結盟行動,“我非常希望避免(世界)形成對立陣營。比如說一邊是美國、一邊是中國,我們必須要支持其中一邊,我覺得這對許多社會並不公平。這也不是我理解的事情應有的發展方向。” 對此,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發表題為《避免集團式冷戰,默克爾站在習近平一邊》的報道。報道評論稱,“在拜登新政府希望聯合民主國家來遏制中國時,默克爾在避免集團式冷戰的問題上站到了習近平一邊,對競爭性派系的產生表現出警惕”。 默克爾能否代表歐洲的主流觀點?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丁純27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默克爾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歐洲大多數主流的、理性的政治家的想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歐洲就會選邊站在中國這邊。 丁純指出,歐洲意識到,在世界前幾位大的政經實體當中,美國是世界第一大國,中國是後起之秀,在新興經濟體、經濟發展和影響力等方面都越來越厲害,相對而言,歐洲一定程度上處於一個衰落的過程。因此他們較早就提出來“戰略自主”,這可以解讀為:歐洲不願意被中國或者美國壓著走,也不希望站在中美任何一邊,而是要獨立於中美之間,有他自己的存在。 丁純補充道,在奧巴馬時期提出“重返亞太”戰略時,歐洲就有很大反響。因為這意味著歐洲已不再是美國的主要戰略重點,加上特朗普時期又對歐洲施加很多壓力。所以當美國想重回原來的歐美關係,希望歐洲跟著美國走的時候,歐洲實際上很清楚,包括默克爾此前也反復提過,歐洲再也不可能回到完全依靠別人過日子的時代。這表明歐洲已經意識到在如今變化的世界中,需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對於中歐關係而言,丁純指出,中歐在意識形態、歷史傳統甚至經濟結構方面,還有相當距離,所以歐洲也不可能完全站在中國這一邊。習主席在達沃斯發表的講話強調多邊主義,這本身也符合歐洲的理念和對現實世界的考量。在這種情況下,默克爾當然表現出來支持。 從默克爾的講話來看,是否意味著拜登“組團結盟”對付中國的戰略將難以實現?畢竟從競選開始,拜登就一直表示要與西方民主國家結盟對付中國,白宮發言人25日談及對華政策時,也再次提及要與盟國共同磋商如何處理中美問題。 丁純認為,歐洲內部的確存在大量要求“親美”的意見和訴求,不過建立反中陣線沒那麼簡單,歐洲人不會那麼傻,在中美之間直接選邊站。 不過丁純也直言,雖然維持“戰略自主”是歐洲的戰略思考,也不能說歐洲內部全都一致。畢竟美國和歐洲是長期的盟友,有能力和手段對歐洲施加影響。但德法是歐洲最主要的國家,國家的實力和其說話的外交技巧,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德法力推的“中歐投資協定”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對於去年底達成的“中歐投資協定”,近日遭到“民權”人士的反對,默克爾雖也表示對該協定“非常滿意”,但默克爾也承認,中歐雙方在人權問題上存在“緊張關係”。這會否影響該協定最後通過? 丁純表示,未來“中歐投資協定”受到阻撓或有插曲也並不足奇。一方面是來自歐洲內部的反對,另一方面,美國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各種檯面下的動作還是可以有很多的。所以,儘管談判結束了,到最後的簽署可能還會有一些坎坷。但之所以能完成談判,也意味著該協定對歐洲來說肯定是有利的。對於最終結果,如何隨時間和環境的變化,還需拭目以待。(完) 【編輯:mahu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