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余淩曲:特朗普關稅或催生“去美國化”貿易格局香港新聞網4月3日電(記者 王豐鈴)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等關稅”靴子落地,引發全球市場震蕩,多國醞釀反擊。 貨運碼頭 圖源:新華社 特朗普2日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布美國對逾40多個貿易逆差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并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稅率最高達49%。 對等關稅力度大於市場預期,引發全球市場巨震。美股三大指數低開高走,在劇烈波動中震蕩收漲。亞太市場全線回調。中國A股三大指數收跌。港股低收352點。日股一度下殺1600點,韓國綜合指數收跌0.8%失守2500點關口,越南股市暴跌逾6%。 從特朗普“明碼標價”的關稅額來看,美國傳統盟友英國10%,澳大利亞10%,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全球南方”尤其是東盟國家被重點針對,印度26%,南非30%,印度尼西亞32%,斯里蘭卡44%,緬甸44%,越南46%,老撾48%,柬埔寨49%。 特朗普“對等關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幾何?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格局會否就此發生變化?東南亞國家為何會被收如此高的關稅?“全球南方”國家如何破局?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3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對以上問題作出解析: 1、特朗普“對等關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衝擊幾何? 余淩曲:全球化仍是經濟增長重要動力,沒有國家能完全自給自足。美國高關稅出台,必然引起各國報復措施,全球貿易及其他實體交易成本大幅提高,導致很多生產無法正常開展,各產業遭受極大損失,最終引發各國經濟衰退,對世界經濟造成災難性打擊。可參照1930年、1985年兩個時間節點,美國為減少貿易逆差,使用關稅和逼別國貨幣貶值手段,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 不過,如此猛烈而廣泛的關稅政策,不至於真正推行,或是特朗普的虛晃一槍。目的是逼各國赴美談判,使美國獲得更多貨幣金融領域利益。 2、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格局會否就此發生變化? 余淩曲:美國關稅政策為所欲為,主要仰仗兩點,美國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金融體系及美元在全球享霸權地位,藉此對全球貿易做出有利自身的調控。不過,原材料和製造業遠離美國本土,除芯片以外,美國在關鍵設備方面亦不佔優勢,市場則有歐洲、中國、日韓等多個替代市場,“去美元化”浪潮也已興起。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不會令製造業向美國轉移,反倒很可能催生出“去美國化”的全球供應鏈和貿易格局。 3、注意到美國對東南亞國家關稅標價30%至40%,為何會針對東南亞國家? 余淩曲:東南亞人口密集,製造成本低,在關稅戰之前,中國、日韓、歐洲的中低端製造業就已向東南亞轉移。加上特朗普上一任期對中國發起關稅戰,一些中國企業向東南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適度轉移生產線,一方面是走出去加快,一方面也是規避美國相關政策。因此,包括不少東南亞國家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對美出口,近年均呈現增長新趨勢。 另外,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計算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直接體現的關稅成本,一方面是虛擬計算出的關稅,特朗普政府聲稱這些南方國家操縱匯率,由此令美國產生的損失全部折算進關稅,致使這些國家關稅額標價極高。 4、歐洲大國尚可醞釀反制措施,不少“全球南方”國家本就經濟脆弱,無力與美國霸權相抗衡,如何破局? 余淩曲:日韓已有聲音呼籲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中、日、韓、歐洲加強聯繫,重組全球貿易格局,使各國得以正常開展貿易。南方國家亦可加入,針對消費市場微調生產佈局,目標市場由美國轉向歐洲、中國、日韓後,用同樣的生產線和技術,針對不同需求做微調,優化產品設計,比如近來不少新能源車廠商做機器人,看似不相關的產品,實則技術底座相同。另一條路徑是談判,“全球南方”國家若擔心美國漫天要價,希望守住最大利益,可組成更多聯盟。實際上不少“全球南方”國家生產線是以中國為核心,或可與中國共進退,一起與美方談判,用同一個聲音提出訴求。(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