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國50位院士齊聚香港助力AI發展!香港能“彎道超車”嗎? 【解說】在“世界熱搜榜”上,“人工智能”的排名居高不下。從科技巨頭的最新突破,到初創企業的創新應用,每天都有海量關於人工智能的新聞、研究在全球範圍內傳播。不可否認的是,人工智能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而如何快速發展人工智能並佔領技術高地,是各地政府的頭號要事。
【解說】在這場AI浪潮中,“弄潮兒”香港幹勁滿滿。3月21日,“國際院士聯盟”在港成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的20多個國家50多位國際院士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現場宣布,要拿出30億港元來支持前沿科技研究。 【同期】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李家超 知識無分國界,我們面對的共同挑戰,需要共同解決方案。香港特區政府致力於培育一個活力的環境,支持創新和科技,在每個界別、業界,每個機構和社區角落,我們即將推出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總額30億港元、約4億美元,資助由世界一流研究人員和學者,推動的開創性的基礎研究。 【解說】短短幾年,AI急速發展,迅速進入人們生活。現場院士告訴記者,可能再給AI兩年時間,它就會趕上95%的人類的知識水平甚至超越,人類與AI該如何相處? 【同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衛炳江 現在看到重要的是人們的思考方式,所以有頂尖科學家在一起去思考未來,(成立聯盟)這個方向非常好。 【同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Smoot 我覺得再過兩年,人工智能的知識水平可能就會趕上90%到95%的人類了。它能蓋房子、能經營商店,啥都能幹。 【解說】菲爾茲獎得主Pierre-Louis Lions表示,自己近年來與中國多家企業合作,認為中國在AI領域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且有突出的人才優勢。 【同期】菲爾茲獎得主Pierre-Louis Lions 中國內地最近確實有一些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成就,比如大家都談論的deepseek。我多年來一直和中國公司華為合作。他們在人工智能方面也很厲害。很明顯,中國內地的(數字科學)專業水平肯定是最高水平。看到這麼多年輕人投身科學,包括計算機科學,這真的很令人印象深刻。和許多西方國家相比,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因為在許多西方國家的年輕人,不太願意從事科學工作。因為說到底,人才不再是像我這樣年紀的人,人才是那些現在20歲、25歲、30歲的人,因為他們才是明天的發現者。他們才是重要的人。 【解說】近年來,香港特區政府積極部署AI發展,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提出要將香港打造成為“AI產業國際交流樞紐”,同時推出新建數碼港AI超算中心、微電子研發院及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等系列舉措。香港在AI研發方面有何優勢?未來該如何“彎道超車”? 【同期】香港浸會大學校長 衛炳江 (內地香港)一起合作一定是最好的。起步快還是慢(見仁見智),譬如我們做人工智能發展,從國家(層面)來說很明顯就是比美國等外國慢一些。但還是有好辦法例如deepseek,他可以用十分之一的資源,就可以發展出比別人更好的人工智能,所有有時候不是第一個做就一定佔到便宜,我們慢一點不等於我們不可以彎道超車。 【同期】菲爾茲獎得主Pierre-Louis Lions (國際院士聯盟)這是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構想,世界上其他地方還沒怎麼嘗試過。香港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科學界。(雖然聯盟)現在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從這麼多不同領域的優秀科學家都參與進來的角度看,這非常有希望,也很令人興奮。香港相對於其他許多地方的優勢,確實在於它的(教育)網絡,它有八所頂級大學,這些大學按世界標準來說都是很優秀的,它們能够吸引到很好的教授、研究人員等等。 【同期】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George Smoot 那為啥香港需要這個呢?因為它要和那些正在做這些事情的國家競爭。最好的情況就是全世界都能合作,一起構建一個最美好的未來。 記者 孫晉欣 孫思琳 香港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