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過去了,喜歡李小龍依然讓他們感受快樂 【開頭】
畫面:馬富強作品 【開頭同期】香港著名插畫及CG(計算機圖形繪畫)大師 馬富強 當我一看到動畫製作,哇,李小龍重生,好過癮,我就以他為例來試著(創作),(對李小龍的喜愛)就是一個推動力。 【開頭同期】“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 我總是說,其實這個影響是不知不覺的,我組織李小龍會再有兩年,就將近30年了,我現在五十四歲,我人生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做李小龍相關的事情。可以說李小龍同我的人生已經是關聯在了一起。 【解說】1973年7月20日,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去世,他傳奇的一生落幕。五十年過去,李小龍已然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他是不可否認的“華人之光”,以“中國人不可欺侮”的民族宣言、強烈的愛國意識和民族精神,引發了華人世界的共鳴,更掀起了全世界範圍的“功夫熱”。在西雅圖李小龍的墓碑前,刻著這樣一句話,“你的啟迪,依然指引我們走向個人的解放”。他的影響力,幾乎同一個時代畫上了等號,他的光環跨越時間,影響著華人乃至數代全球青年。 【同期】“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 我今年都54歲了,我那個年代大家都會談論李小龍,都會講起這個人物。我成長的時候,十二三歲的時候,我看武術雜誌,里面就講了很多李小龍的經歷,讓我一個小朋友都覺得,這個男人很厲害。我經常說,一個男孩子的成長期一定會有一個學習或者模仿的對象,去幫助他成長,那個時候我知道李小龍這個人後,我就開始想效法他和模仿他。 【同期】香港著名插畫及CG(計算機圖形繪畫)大師 馬富強 因為看了電影《死亡遊戲),那時候年齡稍微大一點,就覺得李小龍好了不起。從那之後開始喜歡他,之後就開始畫李小龍,因為那時候流行漫畫。後來我讀設計,做插圖,就開始接觸藝術、接觸美術相關的事。每一次我想畫新的畫的時候,我就找李小龍來畫,因為自己喜歡。 【同期】香港著名插畫及CG(計算機圖形繪畫)大師 馬富強 李小龍進步好快,他早期的擺樁是詠春樁,但他幾年後變成了類似西洋拳樁,他已經將舊有的東西抹去,重新適應新的事情。不管你之前學的夠不夠厲害,你學新的事情就要重新來過,但是李小龍認為改變沒有問題,因為這個世界在轉變。我當時從噴畫轉到電腦製作的時候,(同樣是)抱著這樣的想法。 【同期】香港著名插畫及CG(計算機圖形繪畫)大師 馬富強 試出來之後,反響好大,那時候,美國人找我和我堂弟兩人去日本做講座,那時候日本特別喜歡李小龍,我們去的時候就好像明星一樣。 【同期】“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 我覺得整個社會氣氛在慢慢改變,以前採訪我的,比如我們做展覽辦活動,訪問我們的是娛樂版,他想看看今天有什麼嘉賓出席活動。但現在不是,現在我們“李小龍會”舉辦活動,訪問我們的是國際傳媒。大家對李小龍的關注度,不只是關注報紙里的明星,不是娛樂,而是大家會被他看成一件(新聞大事)。譬如,之前有外國傳媒的朋友說,我們準備做一個李小龍逝世50周年特輯。你會看到外國人都很關注這件事,他都會覺得,(李小龍)同香港息息相關,他就代表了香港。 【解說】時代永遠在召喚英雄,“成為像李小龍那樣的英雄”是多少男孩幼時的夢想。在慢慢的成長中,即使沒有驚天動地的成就,也會從李小龍身上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動力。 【同期】“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 我自己對李小龍最喜歡的就是研究他的人生史,他人生的各個階段的軌跡是怎樣的。我們往往有很多新的發現,原來有好多事情是我們不知道的。你見到李小龍以前的訪問,他對答如流,很有節奏,但後來他的弟弟,我們“李小龍會”的主席李振輝先生跟我說,李小龍小的時候是口吃。後面我看了一套他童年時候拍的電影,他連講對白都是真的口吃,我才發現原來李小龍有這樣的毛病。 【同期】“李小龍會”會長 黃耀強 李小龍在我心目中是一個英雄,他是一個天才。他的人生里面,在不同的領域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現。其實他這個人的人生,有許多喜樂跌宕的日子,他曾經有段時間生活貧窮到眼鏡壞了都沒有錢去買一副新的。只能找點鐵線去修補眼鏡,繼續戴。那麼我自己面對挫折的時候,我有很難度過的日子時,我就會想,像李小龍那樣(厲害)的人,其實都會有挫敗的時候,像我們普通人有挫敗,是很正常的,我有時會這樣勉勵自己。 【同期】香港著名插畫及CG(計算機圖形繪畫)大師 馬富強 他最厲害的就是,今日的我可以推翻昨天的我,這樣其實很難做的。其實,當你有知名度或者成就的時候,你要推翻以前的你,是相當困難的。但我發現這是一種突破,所以我這次畫的東西,是盡量七八成都不用以前的技巧,或者顏色,或者表達方法。我都會再改變,對自己有突破。 【解說】為致敬李小龍,弘揚李小龍的精神,在李小龍逝世50周年之際,黃耀強與馬富強合作,於深水埗“大南天梯”展覽空間舉行《李小龍·光輝50 - 馬富強作品致敬展》。正如美國歷史頻道評價李小龍時所說,他用人類最強有力的右拳,重擊了世界,而我們還處在他的重擊中眩暈著。離開的第五十年,他依然在改變著這個世界并指引我們。 記者 孫晉欣 實習 李曉萌 香港報道 |